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二十八/二十九届学术年会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基础教育 > 基教新闻
北京小升初体育生大幅缩减 传统体校走进死胡同
2014-11-05    中新网

字体大小:

  近日,市教委发布今年“小升初”体育特长生招收校减少50所,严格缩减体育特长生招收比例。记者发现,减少的50所招生学校全部为区级体育传统项目校,如东城区的五十中、西城区的三中、七中等。然而,追溯这些区级体育传统项目校的历史,很多早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就开始培养特色体育人才,但到目前已经很难培养体育专业人才,变为以特长生为名升学的捷径。一位区级体育传统项目校体育老师表示,取消特长生招收,没有了专业的生源,学校的体育特色人才培养队伍将面临无奈转型。

  特色

  始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

  班班有队 定期比赛

  其实对体育传统校的调整规范从去年已经开始。去年,本市针对小升初特长生招收开始大幅缩减比例,区县级科技、艺术特色项目校不再具有招生资格,只保留部分区县体育传统项目校的招生资格,招生校数量缩减近三分之一,减招近600人。今年,本市继续缩减特长生招收规模,将去年保留的50所区级体育传统项目校全部取消招生资格,至此,区级特色项目校已经全部取消特长生招生资格。

  体育传统校到底有怎样的前世今生呢?

  为解决我国体育后备人才培养问题,1979年,教育部开始在全国中小学实行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制度。根据要求,传统校是指开展学生体育活动形成传统,并在至少两个体育运动项目技能上具有特色的中小学校。其中,学校体育场地、器材设施及体育师资必须达到国家规定的配备标准。

  北京是国家最早一批建立体育传统学校的地区之一,早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北京市的一些学校就根据本校体育教师的特长、场地设施条件和学生的爱好,以一两个体育项目为重点,建立起班级、年级和学校运动队,逐步形成了具有本校特色的体育传统项目。

  根据教育部认定制度,体育传统校分为国家级、市级、区级。"班班有队是体育传统校最基本的要求",一所区级体育传统校体育教研负责人王老师说,比如一个足球传统项目校,就必须每个班都组建球队,班级与班级之间要定期打比赛,年级与年级之间要定期打比赛,选拔出来的体育尖子要参加校队,校队要在市、区层面打比赛,"一般来说市级和区级评定,就看打比赛的成绩。"

  现状

  很难培养高水平运动队 却成为特殊升学捷径

  作为体育传统项目校的设立初衷是"注重学生的运动训练,提高运动技术水平,为我国各级优秀运动队和体育院校输送大批后备人才",然而,受制于师资、生源、资金、设施设备等方面影响,区级体育传统项目校处境其实"不容乐观",极少能培养出"后备人才"。

  "首先是生源问题,顶尖的体育特长生肯定是先去国家和市级校,然后才会选择区级",一所区级体育传统项目校的老师表示,每年特长生招收的生源都是"国家和市级淘汰的","在小学曾获得国家级比赛、市级比赛前三名的,根本就不会来我们学校。"其次,在师资的选聘方面,优秀的教练员一般都会选择去条件好的国家级、市级校,这些学校有的和体育俱乐部联办、有的和体校专业运动队联办、有的还会和高水平运动队联办,无论从职业成长、还是从收入上来说,都有绝对的吸引力。再次,在资金方面,目前每年拨给传统项目校的资助费仅为1000元,其中还包括教练训练费、设备设施购置费等。

  如今,这位老师已经执教学校训练队长达三十多年,但在他的记忆中,仅有一次短暂的"辉煌","一个学生拿到了全国比赛第一名,获得了高考80分的加分,那真是兴奋。"该老师说,当宣布比赛成绩时,那些国家级、市级体育校的教练都向他投来钦佩的目光,"真的很不容易,这个学生本身资质好,就好比捡了一个漏。"

  尽管在区级体育传统项目校很难发展体育特长,但是由于区级体育传统校的特长生招生是面向全区招生,不受划片的约束,因此一些学生和家长为了进入比划片内更好的学校,不得不让孩子选择特长生这条道路。同时,特长生的招收选择权在学校,经过学校考核认定成绩通过即可入学,这也给学校留下了一定可以操作的空间。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延伸阅读
· 北京小升初推优考试取消 3、5、8年级统测明年取消
· 北京“小升初”特长生本周末报名
· 北京小升初:家长期待“大派位”提高优质校比例
· 北京小升初政策发布 取消共建 实行划片入学
· 北京小升初取消“共建生”正当其时
· 北京小升初今年取消共建生 暂保留特长生推优生
· 北京"小升初"政策或三月公布 初中都须划片招生
· 北京小升初政策改革 新学期全面推行学区制
· 北京小升初信息公开堪忧 民间组织呼吁加强
· 业界建议北京“小升初”学习香港模式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部委动态
·加强中小学校党建设工作
·做好普通中小学装备工作
·治理有偿补课和收受礼金
·高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
·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