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二十八/二十九届学术年会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基础教育 > 基教新闻
刘长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不应过度关注考试
2011-03-29  光明日报  

字体大小:

  专题推荐各省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概况
  热点推荐:2011年高校自主招生最新动态
  阅读推荐:教育部:鼓励自主招生试点 与高考不存在替代

  “如果一个学生‘痴迷’的领域不是现行考试的内容,人们就会认为他的努力‘没有结果’,未来‘很危险’。坦率地说,我们今天加于孩子们身上的学习动力,是一种利益与压力混合的动力——不好好学习,就不能上好大学,将来就没有好的工作、优越的生活——而没有把学生的探索求知,当作人的内在精神需求。”在刚刚闭幕的第31届北京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的“校长论坛”上,北京市第四中学校长刘长铭用具体例证说明,目前,一些畸形考试正消解着孩子们的创新精神,而过度关注考试是滞碍我国青少年创新思维的重要因素。

  “培养写作能力是语文教学非常重要的内容,但每一个高三语文老师都知道,哪怕没有创意,‘挑不出毛病的’作文得高分的可能性也比那些有个性的作文更大。这根本不是在培养学生的真才实学和真正的智慧。还有一些考试的考题没有任何知识性可言,只是出题者在玩弄文字游戏。这使学生将很大一部分精力用于揣测出题人的想法,而不是用在理解知识本身。因此,才会出现这样的怪现象——针对考试的教学,成了一门特殊的专业。很多所谓‘考试辅导’,辅导的不是知识,而是辅导如何揣测出题人的意图。”刘长铭说。

  “很多考试不仅要求学生把试题答对,还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里要完成大量试题,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可能采用任何带有创造性思维的解答方式,只能寄希望于所有题目都曾做过,以便立刻找到已经经过训练的应对策略。”刘长铭说,这对教师的教学方式也产生了很大影响,以致今天的中学教学进行大量重复性训练,“一些老师把很多解题技巧变成口诀,越是毕业班老师,越擅长这样的教学方式。这在客观上降低了孩子们的思维品质,使原本的高级思维活动被低级的条件反射所取代。这样培养出的思维习惯越牢固,突破这种习惯而有所创造就越难。”

  不仅如此,刘长铭指出,在利益与压力下扭曲的学习驱动,也对孩子们的思想情感、学习态度和价值取向产生了负面影响,“将学习和工作视为‘苦中苦’,把成为‘人上人’视为成功和幸福。这都是我们的教育所面临的问题。”(记者 邢宇皓)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延伸阅读
· 促进和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思维
· 创新思维打造有序网络 有序网络源于创新
· 邓希贤:学不会提问就不可能培养创新思维
· 周世宁院士:转变教育方式才能创新
· 拓宽教学路子,活跃创新思维
· 推进素质教育就是要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 教育部:创新精神培养将纳入本科教学质量国家标准
· 创青春·中国青年创新创业系列活动举办
· 思想政治课中运用求异思维对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
· 关注:新课程政治高考体现创新精神与能力本位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部委动态
·加强中小学校党建设工作
·做好普通中小学装备工作
·治理有偿补课和收受礼金
·高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
·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