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二十八/二十九届学术年会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教育研究
关注:新课程政治高考体现创新精神与能力本位
2008-04-10  中国教育报  黄日暖

字体大小:

  2007年4省区政治高考虽然在具体内容、形式和能力要求上有所不同,但总体上趋向一致,体现了高考改革方案,反映了新课改的精神与价值,主要体现在4个方面:注重能力导向、探究精神以及价值取向;以核心知识为主,注重知识内容的综合考查;关注学生及现实,强调知识与时政的有机结合;强调基础与运用,考查政治科高考四大能力。了解这些,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做好高考政治科的备考工作,有助于引导中学政治教学实施素质教育。

  注重能力导向 探究精神及价值取向

  作为具有“指挥棒”意义的高考,是课程标准的集中反映。所以,新课程政治高考必然要反映政治学科课程标准的整体要求与相关内容,注重能力导向、探究精神以及价值取向,从整体上体现新课改精神。

  《2007年高考新课程标准政治科考试大纲》指出,政治学科考试应“使考生体现出应有的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这符合政治新课改倡导的“三维”目标,即以马克思主义的立场、方法与价值观为主导,促进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有机整合。这样的目标,必然导向能力本位,注重能力立意。

  新课改本质上是指向理解与重构、探究与实践、品质与方法的,与此相适应,新高考也必然关注考生的能力素质、探究意识、思维方法和意志品质。2007年4省区新课程政治高考虽然有许多有待改进的地方,但从整体上看还是体现了新课改精神,这主要表现为3个方面:

  第一,新课程政治高考试题具有较好的价值导向作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公民权利义务、民主监督、共富思想、道德修养、诚信机制、创新精神、调查研究、两岸情感、中华民族精神、环境保护、科学发展观等内容大量渗透进高考试题中,表明了政治学科在价值导向上的显著特色,体现了新课程政治高考从考试层面上对考生以及中学教学的有效价值指引。

  第二,新课程政治高考试题具有较强的探究气息和开放态度。这种探究气息,虽然不像有的地方高考卷(比如江苏卷)那样采取明确的“综合探究题”这样的题型来体现,但新课程政治高考更加体现了探究精神,这不仅表现在试题形式上选做题的引进,更体现在试题内容上隐含的探究问题以及开放态度。

  这类试题虽然也包括客观题,但主要体现在主观题上。在这里,值得一提的是海南卷第23题:

  黑夜旷野中的磷火,从科学上讲,那只是自然现象。对这种现象,相信鬼神的人,以为是鬼神在作祟;不相信鬼神的人,不以为是鬼神在作祟,而从无神论的角度去解释。究竟有没有鬼神,相信或不相信的人都可能会说这样一句话:“信则有,不信则无。”

  请给出你对这句话的判断,并根据所学哲学知识说明理由。

  倒不是这道题目有什么显著特色,而是其答案体现的开放性让人眼睛一亮:

  参考答案(一)这个命题不正确。理由是:“信”或者“不信”都是一种主观判断,属于社会意识,而“有”或者“无”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状态。(5分)这个命题实际上是说主观上的信或不信决定了客观上是否存在的状态。这是一种唯心主义的观点,这种唯心主义是迷信的哲学基础。(5分)参考答案(二)这个命题正确。理由是:“信”或者“不信”是指支撑经验的某种信念(理论),“有”或“无”指的是有没有关于鬼神存在的感觉经验。(4分)人们总是用自己相信的理论解释某种经验。相信鬼神的人就会把自己不能用常识解释的现象理解为鬼神支配的超自然现象,不相信鬼神的人,则从无神论的角度把这种现象理解为人们尚未认识到的自然现象。(6分)参考答案(三)这个命题正确与否要看如何定义“信”或“不信”以及“有”或“无”的概念。(2分)理由是:

  如果把“信”或“不信”看作是主观意识,而把“有”或“无”理解为客观存在的状态,则这个命题属于颠倒了思维和存在关系的唯心主义,因而是不正确的。(4分)如果把“信”或“不信”看作支撑经验的信念或理论,把“有”或“无”理解为有没有关于鬼神存在的感觉经验,则是正确的,因为人们总是用自己相信的理论解释经验。(4分)(答出上述任一答案均可)这种充满多样化答案的题目确实符合人文学科的特点。事实上,为什么许多打着探究旗号的试题最终效果并不尽如人意(主要是指没有达到命题者的命题意图,此类试题通过突击训练依然能够拿到高分,没有充分反映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养成的探究能力),其关键就在于试题的呆板性,即所谓的探究试题从材料到问题再到答案都缺乏丰富的想象力。基于此,笔者认为探究类试题主要应该注重反映学生的探究与思维品质、逻辑与推理能力。

  第三,新课程政治高考试题具有较强的人文素养和文化色彩。这不仅体现在新增加的文化生活模块上,而且体现在许多题目尤其是背景材料中所蕴含的人文精神上。比如,在内容上,融入社会主义文化、中华文化(传统文化、地方特色文化)、中外文化、政治文化等具有文化意义的材料;在形式上,通过诗词歌赋、哲理寓言、名言警句等具有较强文化色彩的方式来表达。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延伸阅读
· 成都办新课程教师大赛:看你咋让学生变成思考者
· 新课程中考今年全面推开 核心“一改三突破”
· 透视:如何实现新课程与高考改革的良性互动
· 北京高中体育课开设高尔夫和瑜珈课引争议
· 4省区完成高中新课程实验 高考显获3方面突破
· “菁华杯”首届全国新课程中学优秀课例评选启动
· 中学老师谈课改:让人羡慕的高效课堂模式
· 推进素质教育就是要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 教育部:创新精神培养将纳入本科教学质量国家标准
· 创青春·中国青年创新创业系列活动举办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部委动态
·加强中小学校党建设工作
·做好普通中小学装备工作
·治理有偿补课和收受礼金
·高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
·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