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二十八/二十九届学术年会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基础教育 > 基教新闻
综合课程,你了解吗?
2002-12-02    记者 李建平

字体大小:

  我国现行中小学课程门类过多,内容交叉重复,缺乏整体优化,造成学生课业负担过重,也容易忽略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不利于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然而,作为新课程改革一项重要内容的综合课程,却在实验区遇到重重阻力,个别地方甚至放弃了实验。

  学生的信反映了什么?

  前不久,一位中学生给出版社的编辑写了一封信,信中说:“你们好,我是一名初中生,正赶上你们新编的教材《科学》和《历史与社会》,学了一年了,觉得非常好,它们不是传统的教材,而是让我们思维更宽,让我们把知识技能在实际中应用。但这学期开学,老师却说把《科学》和《历史与社会》这两科砍了,重新学以前的教材,我觉得很遗憾。我班同学也不希望再改回去。编辑们,你们编的书不错呀,为什么中途又变回去了呢?我只想提个小小的建议,希望你们能把教材改革进行到底。”

  中学生的来信反映了一个十分尖锐的问题,综合课程在实验过程中遇到了重重困难。据一位出版社的编辑介绍,今年秋季开学,某省原计划订5万册初中科学课教材,结果只订了1.9万册,还有的省原计划订1.3万册,结果全部退掉。

  其中原因是什么?据记者调查了解,影响综合课程实验的原因首先不是教师问题。可以说,综合课程在实验区受到教师和学生的普遍欢迎,教师们听了教材介绍以后,非常兴奋,他们渴望教综合课程,但是领导有顾虑,家长也有担忧,怕影响中考、高考成绩。内蒙古乌海市海勃湾区对教了一年科学课的教师进行调查,希望继续教科学课的教师占97%。湖南省开福区的一项调查显示,小学生100%喜欢综合课程,初中生96%喜欢综合课程。

  目前,在实验区,综合课程实验遇到的阻力较大,关键是宣传不够,许多人对综合课程不理解,特别是教育部门的领导对综合课程的价值认识不足,对学生升入高中后能否适应缺乏信心,尤其对开设综合课程会不会影响质量也不无担忧。在种种顾虑面前,他们退缩了,一些地方将实验了一年的综合课又改为分科课,使得综合课程的实验范围在缩小,实验人数在锐减。这向我们提出了一个十分严峻的问题,如何进一步转变观念,充分认识综合课程的价值,采取有力措施,认真组织好综合课程的实验,实事求是地解决实验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使这项带有方向性的改革得以尽快推开。

  为何要设置综合课程?

  据专家分析,我国现行中小学课程门类过多,内容交叉重复,课程设置缺乏宏观统筹及整体优化,造成学生课业负担过重。另外,从小学一年级就开始精细的分科教学,容易忽略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不利于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过细的分科教学,也给师资配备带来困难,尤其是广大农村地区,由于缺少教师,一位教师同时兼几门课,一星期要写十几个教案,甚至有些课因为缺教师而被砍掉,致使课程计划难以落实。近几年,重新整合学科知识,突出课程的整体教育功能的呼声越来越强烈。

  半个世纪以来,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一方面使学科内部的分化更加精细,另一方面,也使学科之间进一步交叉综合。专家预言,既高度分化又高度综合而以高度综合为主的整体化趋势是当代科技发展的基本特征之一。可以说,21世纪将是不同领域科技创造性融合的时代。课程要反映科技发展的新成果,并促进知识的再生产,就必须纳入一些重要的综合性知识,而只对原有分科课程做一些细节的调整是远远不够的。为适应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人类面临的种种社会问题,应重新整合学科知识,加强课程内容的综合性,如环境问题、人口问题、资源问题等,是学校教育亟待加强的内容,而这些内容在分科课程中难以综合体现。因此,课程的综合化趋势,是现代社会科技综合性加强的必然体现。可以说,建立综合课程,适应当今世界教育改革的潮流,是我国教育改革深入发展的需要,也是学生发展的需要。

  综合课程是不是拼盘?

  传统的分科课程有很大的优越性,但综合课程也有分科课程无法替代的优势,它可以提高人的整体认识和理解问题的能力以及开阔视野,同时也可以解决课时有限性与内容广泛性的矛盾。因此,专家普遍认为,两者不可能相互取代。综合课程和分科课程是两种功能互补的课程形态,两种课程具有独特的优越性,分科课程注重知识的逻辑结构和知识的相对独立性,而综合课程强调知识的丰富性和联系性。

  课程的综合不是内容的删减,也不是搞一个拼盘。课程综合化趋势主要表现在,重新审视传统的学科分类体系,软化学科界限,改变单纯以学科的逻辑来组织课程内容的做法,强调以学习者的经验、社会需要和问题为核心进行课程的整合。综合课程既要继承分科课程的优秀传统和宝贵经验,又将在教育理念、教学形式、教学评价等方面进行重大突破。眼下,综合课程有三种基本形式,一是以知识的逻辑结构为主线组织教材。它以某一门学科为主体,综合其他学科知识编制课程。二是以主题或解决问题为主线组织教材。一般是围绕一个现实社会问题,综合有关学科相关的知识,构成教材内容体系。如设立“环境保护”、“生态平衡”、“垃圾的处理”等专题内容。第三种以学生活动为主线组织教材。让学生通过观察、分类、测量、实践等活动,学会科学研究的方法。总之,综合课程是一门全新意义上的课程。

  综合课程对学生有什么影响?

  据专家分析,综合课程的出现,势必会对学生的学习观念和方法产生深远影响。

  首先,综合课程使学科知识学习走向综合化,这意味着在学习现有分科知识时,不能把它们看成孤立的体系,要设法在各科知识之间建立有机的联系,对所学知识要有一个综合认识。

  其次,综合课程在内容选择上注重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的结合,既传授科学知识和方法,又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注重兴趣、动机、意志的培养。所以,学生学习时要文理并重,既要重视科学知识和方法的获得,也要注重科学精神和态度的形成。

  第三,综合课程强调科学技术和社会的关系,强调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学习不应只是解题目,而应联系社会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将所学知识加以运用,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对学生来说是终身受益的。

  综合课程遇到什么困难?

  1.大多数教师负担过重

  目前,实验区普遍存在综合课教师负担过重的问题,大多数任课教师需要承担3个甚至4个教学班的教学,其中相当多的教师同时还要担任班主任。由于综合课程是一门全新的课程,涉及的知识面广,安排的实验和各种探究活动也比较多,教师的备课负担相当沉重,必须有足够的时间用于集体备课和个人课前准备。包括研读教材、补习有关知识、准备实验,而每周15节左右的教学任务,使得教师根本不可能有时间充分备课,势必影响实验质量。

  2.教师业务素质亟待提高

  大多数教师原有的专业知识不能满足综合课程的需要,对教材缺乏整体性的把握。比如,科学课程要求任课教师在物理、化学、生命科学、地球科学以及天文学方面都具备一定素养;艺术教师不仅要学习音乐、美术、舞蹈、戏剧等知识,对其他相关学科如文学、历史、地理等人文科学及自然科学的知识也应有所了解,而目前的任课教师很难适应这种要求,每一位教师在知识结构上和实验技能方面都需要扩展、补充和提高。

  3.经费投入少,实验设备不足

  经费投入少,实验设备严重不足,也是急需解决的问题。最突出的是实验室不足,综合课程强调探究,大量的内容是动手做实验。比如,初中科学课几乎每隔一天要做一个实验,而且有相当比例的实验是要求学生亲自动手做的,原来的实验室远远不够用。而且,教学班过大,分组实验无法完成,只好由“做实验”改为“看实验。”因此,增设实验室,或者在教室中配备足够的实验设备,已成为当务之急。

  综合课程实验需解决什么问题?

  1.提供有力的改革支撑

  针对综合课程实验中出现的问题,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副司长朱慕菊认为,综合课在实验过程中遇到一些困难是十分正常的。在中小学阶段设置综合课程,是经过了数百名专家广泛深入地讨论,对国际、国内课程调查、研究、比较后做出的重要决策,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项重大举措,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所倡导的方向。要提高对综合课程重要价值的认识,提高对实验综合课程重要意义的认识,关键是教育观念的转变。

  朱慕菊强调,综合课程实验遇到的问题,涉及到方方面面,有教育观念的问题,有管理方面的问题,有评价改革的问题,有教师提高的问题。要保证综合课程的实验稳步推进,教育行政部门要对综合课程实验的地区和学校给予更多的关心,要有适当的行政措施和政策保障,无论是资金投入、师资配备、教师培训、教学管理改革、中考和招生,还是教学设施的配备、教学评价等都应当给予关注和支持。特别对综合课程的教师要给予支持和鼓励,教育行政部门在教师职称评定、工作量、岗位编制等方面为新课程实验提供有力的政策支撑。

  2.加强专业力量的支持

  要加强专业力量的支持,加强对教师的培训。目前的培训只是一些应急的办法,从长远看,要有适应综合课程需要的师资培养的长远计划与实际措施,是否可考虑有条件的高师院校设置四年制科学、历史与社会、艺术等综合课程本科专业,或设置第二专业或专升本综合课程专业,培养一批高素质的年轻教师,以充实壮大从事综合课程的教师队伍。

  3.建立有效的评价体系

  中考招生改革要与课程改革相衔接,建立合理有效的综合课程评价体系成为当务之急。不能用分科课程的标准衡量综合课程的质量。值得注意的是,一些学校拿分科课程的试卷考综合课程的学生,这样做的结果,会对教学产生误导。课程评价还应当包括对教师教学工作的评价。综合课程的开设,在教育观念、知识结构、实验技能、教学行为等方面都使任课教师面临巨大的挑战,在实验过程中,需要及时制定相应的教师工作评价方案,从而有效地引导和规范教师的教学工作。

  【背景】 综合课程

  顺应当前世界各国课程改革的潮流,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九年一贯整体设置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构建了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相结合的课程结构,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初中阶段综合与分科并行,供地方和学校自主选择。地方和学校可选择以综合为主的课程,也可选择以分科为主的课程,还可选择分科与综合相结合的课程,鼓励各地选择综合课程。

  根据新课程计划,小学低年级设置品德与生活、语文、数学、体育、艺术(或音乐、美术);小学高年级思想品德与社会、语文、数学、外语、综合实践活动、体育、艺术(或音乐、美术)。初中阶段设置分科与综合相结合的课程,主要包括思想品德、语文、数学、外语、科学(或物理、化学、生物)、历史与社会(或历史、地理)、体育、艺术(或音乐、美术)以及综合实践活动。

  2001年秋季,艺术、科学、历史与社会等综合课程首次进入实验区实验,全国大约有20个地区进行综合课程实验。

  【链接】 整合学科知识

  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一项调查显示,全世界大多数国家和地区都在中学阶段开设了综合科学课程,初中基本上都是综合课程和分科课程并存的局面。在亚洲寄回问卷的国家和地区中,仅有中国和老挝只设置传统的物理、化学、生物分科课程。1989年举行的被国际公认为权威评价的“国际教育成就评价”的结果是:中国大陆初中学生科学测试平均正确率为0.67,在20个国家和地区中居第15位。参与此项评价的我国专家认为:“有必要调整科学教育课程的内容和要求,加强中小学的科学教育及其与社会和技术的联系,以适应我国当前改革开放的形势。”

  1988年,浙江省在义务教育课程改革中,决定以“自然科学”课程取代原物理、化学、生物课程,并涵盖地理课程中的自然地理部分内容。《自然科学教学指导纲要》于1991年10月通过国家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审定,是我国第一个通过国家审定的、在一个省使用的初中综合科学课程。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延伸阅读
· 济南一小学将《国学》列入正式课程
· 新课程改革的理论基础是什么
· 河南地方课程列入必修课
·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教师是关键
· 福建全面启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
· 新课程实验评估今天开始
· 关注课程改革 处理好七个关系
· 广东领先新一轮课程改革
· 看晚会成了小学生的作业
·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初见成效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部委动态
·加强中小学校党建设工作
·做好普通中小学装备工作
·治理有偿补课和收受礼金
·高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
·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