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二十八/二十九届学术年会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高等教育 > 高教研究 > 综合研究
郭峰:全球化时代大学国际理解教育策略构建
2012-05-30    中国教育网

字体大小:

全球化时代大学国际理解教育策略构建
临沂大学高等教育研究院教授,山东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 郭峰

  随着全球化时代的到来,国际理解教育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高等教育领域的深度关切。2010年7月,我国发布的《教育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加强国际理解教育,推动跨文化交流,增进学生对不同国家、不同文化的认识和理解”。开展国际理解教育,已成为我国大学推进国际化办学的重要策略。

  大学开展国际理解教育,能够全面了解、深刻认识、学习借鉴西方发达国家大学的现代教育理念,进一步明晰自身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价值,找准自身的办学定位,制定符合自身实际的办学目标,构建与现代大学制度相适应的教育观。

  开展国际理解教育,能够提升学生的开放、平等、尊重、宽容、客观、谨慎的国际视野,帮助学生理性认识、认同各国不同文化;能够提升学生对本民族文化的理解力,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能够培养学生学会融入全球社会,学会接纳、关心和尊重不同文化形态和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学会关注和处理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从而养成国际使命感与责任感。

  开展国际理解教育可以有效地扩宽大学的国际视野,通过与国内外大学加强合作办学等形式,建立资源共享机制,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互补利用。

  开展国际理解教育为跨文化的沟通和交流搭建平台,能够帮助学生深入、全面、细致地了解世界各国文化,通过双方之间的思想表达、信息传递、情感交流、行为互动,发展文化移情,培养跨文化认同,尽量避免或者减少跨文化冲突的风险,求同存异,积极发展双方的文化认同感,产生文化协同效应,从而铸就大学文化的多元发展。

  开展国际理解教育,能够彰显大学的办学特色,提升大学的国际知名度和美誉度,能够扭转来自发达国家大学抢占生源市场的单一局面,实现生源的合理流动。

  然而,由于受国家政治、经济、历史、文化等因素以及大学自身的办学条件、办学传统、地域特征等因素的影响,在国际理解教育方面,我国大学不同程度地存在着问题,制约着国际理解教育的开展。比如,国际理解教育的理念相对淡薄,人才培养目标多局限于为本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学生的国际理解能力相对薄弱,国际问题的参与意识较差;课程内容缺乏国际理解教育的元素;大学教师的国际理解教育意识欠缺,大部分教师缺乏跨国体验,国际视野相对狭窄,国际理解能力不足,外语运用能力差;大学校园文化单一,与国际理解教育所倡导的多元文化观念相背离。面对现实,深度剖析当今我国大学开展国际理解教育的现存问题,构建开展国际理解教育的有效策略,是高等教育工作者的必然追求。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延伸阅读
· 国际理解教育如何落地生根
· 第三届《教育研究》论坛召开
· 教育研究不能缺失科学精神
· 甘肃民族师范学院张俊宗:教育研究需要完善
· 建设创新型国家需要创业型大学
· 夏鲁惠:提高教学质量需从“教”转到“学”
· 努力实现建设学习型社会战略目标
· 探索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创新人才教育研究会成立
· 覆盖城乡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正在形成
· 生命如花 教育美丽——大学需探索实施生命教育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部委动态
·加强中小学校党建设工作
·做好普通中小学装备工作
·治理有偿补课和收受礼金
·高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
·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