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二十八/二十九届学术年会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高等教育 > 高教专题 > 清华百年校庆 > 文史哲大师
赵元任:富于创新精神的学术大师
2011-04-08    师静

字体大小:

  在刚刚过去的20世纪,中国产生了许多伟人、名人,20世纪的中国学术界更是名家辈出,群星闪耀,出现了多位大师级人物。作为清华“四大国学导师”之一的赵元任先生正是其中一位非常值得尊敬与钦佩的学之大者。

  赵元任先生的学术思想,内容十分丰富。考察他的主要学术贡献,我们会发现他具有高度的创新精神。在他的学术生涯中有许多“第一”,他所做的许多工作是前人没有做过的,具有开创性的意义。他是我国全面利用现代语言学理论研究中国语言并取得世界性声誉的第一人,是我国方言调查工作的开拓者和推动者,国语运动的元勋。

  他是现代汉语语言学的开山鼻祖,对汉语方言学、语音学、语法学、以及社会语言学、普通语言学理论都有精湛的研究,撰写和发表过大量有影响的论文和专著,在国内外学者中享有很高声誉。他在美国除了在大学任教外,又用英文和中文写下了大量语言学著作:《中国语言词典》、《中国语入门》、《中国语文法之研究》、《现代吴语研究》、《钟禅方言记》及《湖北方言报告》等。

  他对汉语方言调查研究工作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是用现代科学方法调查研究汉语方言的第一人,为后来的方言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他是中国第一位用科学方法作方言调查的学者。他的耳朵能辨别各种细微的语音差别。在二三十年代期间曾亲自考察和研究过吴语等近60种方言。赵元任对方言的研究非他人所能及,他会33种方言。他的治学严谨和刻苦,令人叹为观止。

  1927年春天,他在清华大学研究所担任指导老师时,曾到江、浙两省专门调查吴语。冒着严寒,辗转往复,深入群众,多访广纳,记录了大量的当地方言。3个月后,回到北京,他把调查的材料写成一本《现代吴语研究》。这是中国第一部用现代语言学的方法调查汉语方言的研究报告。在这部著作中,赵先生第一次使用了国际音标记录了汉语方音,在此之前高本汉调查汉语方言时,使用的还是他老师创造的瑞典方言字母。这本书的出版为研究吴语和其它汉语方言作出了极为珍贵的贡献,对后来的方言调查研究影响极大,几乎成了中国学者进行方言调查研究的典范,赵元任也成为我国进行科学的方言调查的鼻祖。

  他对现代汉语方言调查研究工作的贡献不仅表现在他有计划地组织了几次大规模的汉语方言调查,为今后的调查工作积累了宝贵的经验,还在于他创造了一套为开展汉语方言调查而设计的记录、整理、归纳、和分析方言调查材料的科学方法。他所创制的《方音调查表格》,虽几经修订,但至今仍为汉语方言调查工作者所使用。

  汉语语音研究这个领域,大体可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历史语音学的研究,二是静态语音学的研究。赵元任先生对这两个方面都做过深入研究,他所做的工作具有开拓性的意义。他对现代汉语语音研究的贡献尤为突出,他调查记录了、描写分析了许多汉语方言的语音系统。20世纪初,他与黎锦熙、钱玄同等人运用现代语言学的理论,对北京话的语音系统进行了详尽的描写分析。他对现代汉语方言语音系统和北京音系的研究,改变了长期以来汉语语音研究中重古轻今的倾向。我国已故著名音韵学家张世禄曾说:“赵元任先生是我国采用新观点新方法新材料研究汉语音韵的前驱者之一。”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延伸阅读
· 清华国学研究院的四大导师——赵元任
· 浅谈赵元任先生的学术思想背景
· 浅谈赵元任的语言学研究
· 陈原:我所景仰的赵元任先生
· 叫我如何不想她
· 方言大师赵元任
· 梁启超为学与为政 对学术独立性相当看重
· 清华国学院的学术传统 学无中西 崇尚理性
· 百年清华的基因:大学梦想与君子之道
· 王国维是怎样进清华的?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部委动态
·加强中小学校党建设工作
·做好普通中小学装备工作
·治理有偿补课和收受礼金
·高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
·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