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 返回首页
“五唯”何以是我国教育的 “顽瘴痼疾”?
2021-10-13 鞍山日报

  2020年10月1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简称《方案》),并明确陈明“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克服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顽瘴痼疾,提高教育治理能力和水平,实现教育强国”的目的。这部文件由党中央、国务院颁布,并在教育部官方网站及中央电视台等官方媒体发布,“五唯”问题的严重性,我国政府以及主管部门对该问题的重视及解决该问题的决心可见一斑。

  值得一提的是,这里的“五唯”并非特指高校教师评价,而是泛指我国教育领域普遍存在的用分数、升学、文凭、论文、帽子作为唯一标准来衡量学生的学、教师的教和学校的优劣,以及聘用人才、晋级职称、评定荣誉的现象。这一现象主要有如下两点成因和后果:

  一是危害巨大。

  评价只是教育三角中与课程、教学相并列的一环,但却对另外两个环节有着显著的影响,尤其是当评价的结果被滥用或误用时。具体而言,评价是通过“管窥”课程和教学中极小的一部分来映射整个教学过程及教学成效的,但评价结果如果被误用或滥用则可能导致教学内容被微缩到一个非常小的范围。这种评价对课程和教学的反拨作用是本末倒置,在我国被比作“指挥棒”。这种做法违反了教育应有的常规常态。当这种状况发展到极致,成为排他的唯一时,就堪称“疾病”,必然带来严重后果。

  试想,如果用分数作为唯一标准来评价学生,如何能指望学生在德、体、美、劳方面平衡发展;如果用升学作为唯一向度来评价学校和教师,又怎能期待学校和老师不将关注点集于成绩;如果将文凭当成聘用人才的仅有度量衡,就会缺少对人才在其他方面的天赋及创造性的考量;把论文作为职称晋升的唯一要求,自然就有重科研轻教学的现象发生;而当帽子非常重要时,素质和德行就必然会被弱化。

  “五唯”也是“瘴”。“瘴”本意指热带或亚热带森林中由于根叶及微生物的腐败所生成的有毒气体,可致人生病或死亡。评价在教育领域无处不在。当评价成为病态并形成不良风气时,就会致使评价环境异化,进而影响到整个教育生态系统。身处其间的人于是或凭努力和能力,拼手段和资源以求存活,或放弃挣扎窒息而亡。

  试想,“五唯”常态化时,学生不在乎分数就意味着失去上更高层次大学接触更优质资源的机会;教师如果不计较成绩就会与奖励和荣誉无缘;学校的升学率太低就可能失去生源、资助和支持;学历不高就找不到好的工作;没有发表数量和级别皆达标的论文就无法在职业生涯中取得进步;无足够高和足够多的帽子更无法彰显其学术地位。

  “五唯”确实是“疾”,也是“瘴”。“疾”在使教育领域的评价内容过度窄化,评价方式太过简单粗暴,将评价从管窥异变为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瘴”在将评价与利益直接关联,导致利益至上甚至极端的功利。人类生存的基本要素如健康和劳动,国家和民族珍视的价值观如德行,享受生命乐趣的艺术等等皆被排挤至次要位置。最终的结果是培养出一批批“精致的利己主义者”或“得过且过者”,而真正符合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和人类发展需要的、德才兼备的时代新人将是凤毛麟角。这样的后果无疑违反了我国教育的初衷,是国家和民族的未来不能承受之重。

  二是不易消除。

  这首先是因为“五唯”有肥沃的现实土壤。一方面,尽管“五唯”有诸多弊端和不合理,但该体系具有客观性、可视化、易操作、经得起问责的特点和优势,也因而更容易被接受和推崇。一些人如果同时是各层次的政策制定者和执行者,便使得顶层设计的下行有了一定的不确定性和某种程度被折中和妥协的可能。

  另一方面,旧规则的消解及新体系的建立及被大众所认可并接受,皆需时间做久久之功。“五唯”问题的根源可以追溯至我国两千多年的科举制度和评价传统。科举制度以为国朝遴选理政人才为首要目的,但同时它也为中下层普通民众提供了上升渠道。统治者为鼓励人才的出现附加了诸如名誉、地位、财富等的利益。“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是中下层学子的梦想。

  当然,其风险之高也令人咂舌:成可出将入相,败则穷困潦倒。这一高风险的选拔制度在教育领域所造成的重结果轻过程、重利益轻德行的功利主义评价导向迄今为止影响依然存在。当下中高考“状元”炒作的何尝不是我国传统中的状元情节的映射?

  《方案》意在矫正“五唯”所扭曲的教育评价现状,但更确切地讲,此举也是向我国两千年的评价传统和评价观念,向困扰了我国教育的历史遗患的宣战。取消旧的评价规则和评价方法容易,消除根深蒂固的思想观念却绝非一蹴而就,此其“痼”也!

  《方案》将利益与教育评价分开,切断功利主义的根基,可谓是切中要害;将政府、学校和社会都囊括其中,让评价改革从上到下彻底联动起来,不再有掣肘环节;贯穿了从幼儿园至高等院校的各个层次,让评价改革不留死角。这无疑是一场力度和决心前所未有的教育革命。

  当前最重要、最亟待解决的新问题是:破除“五唯”后立什么?良好的顶层设计在发展程度不同的地域、水平有差异的院校、不同学科、各个教育层次将会如何个性化地诠释和具化呈现,又如何确保地域化、多元化以及个性化的评价体系服务于相同的目的和宗旨?显然,建立和健全科学、系统、服务于国家民族复兴大业的教育评价体制,是当下教育界刻不容缓的第一要务。

  本文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形成性评价在我国外语教育领域的情境重构及实现路径研究(17BYY100)”、山西省教育厅研究生教育改革项目“形成性评价视阈下研究生英语写作学习者三位一体身份研究(2019JG036)”的阶段性成果。

  来源:鞍山日报

  作者:陈秋仙(山西大学)、赵威(鞍山师范学院)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特别声明: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邮箱:gxkj#cernet.com
微信公众号:高校科技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