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 返回首页
盘点!60余年,仅有38个项目成果获得这个奖
2020-07-10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

  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一般都是在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领域取得较高原创性、突破性,且具有重大科学价值的研究成果。根据公开发布信息统计,自1956年该奖设立(时称“科学院科学奖金”)以来,共有38个项目成果获奖。

  新千禧年之前:

  25个项目成果获奖,吉林大学两个

  2000年之前,我国并未设立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是当时我国自然科学领域的最高奖。

  在此期间,共有25个重大成果获得过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例如,家喻户晓的哥德巴赫猜想研究、人工全合成牛胰岛素研究、液氮温区氧化物超导体发现等项目成果。

陈景润1966年证明“1+2”的论文手稿

  登上科技界最高荣誉舞台的24位项目第一完成人中,不乏有一些闻名中外的大学者。如著名的数学家华罗庚、吴文俊、陈景润,我国载人航天的奠基人钱学森、地质力学的创立者李四光、现代理论化学的开拓者和奠基人唐敖庆,以及著名的建筑历史学家、建筑师梁思成,等等。

  从高校学者获奖情况来看,新千禧年以前,北京大学廖山涛、清华大学梁思成分别牵头完成1个项目,吉林大学唐敖庆牵头完成2个项目,北京大学、山东大学、厦门大学、四川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高校的学者以主要完成人身份参与了多个获奖项目。

  1956年-2000年期间,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涵盖了数学、化学、生态与环境、工程控制、历史建筑保护等多个领域,且在获奖项目第一完成人上呈现出科研院所占据主导地位的特点。

  新千禧年之后:

  13个项目成果获奖,清华大学两个

  2000年以后,除2000年、2001年、2004年、2005年、2007年、2008年、2010年、2011年、2012年空缺以外,其它11个年份均有1到2个项目成果获奖(时间截止至2019年)。

  千禧年后,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的项目成果共有13个。这里面,较为有代表性的项目成果有澄江动物群与寒武纪大爆发、多光子纠缠及干涉度量、量子反常霍尔效应的实验发现等。特别是量子反常霍尔效应,被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宁称赞为“诺奖级”发现。

量子反常霍尔效应示意图

  高校科技进展(微信公众号ID:gxkjjz)发现,2000年以后,获奖项目第一完成人除有6位来自中科院研究单位以外,其它7位均来自我国高校。

  从高校学者获奖情况来看,清华大学薛其坤、张尧学分别牵头完成1个项目,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潘建伟、南京大学闵乃本、南开大学周其林、香港大学支志明、香港科技大学唐本忠各牵头完成1个项目。

  中南大学、西北大学、南京大学、浙江大学、北京理工大学等高校学者以主要完成人身份参与了多个获奖项目。

  回顾新千禧年之后的20余年间,高校学者以第一完成人获奖的项目成果呈上升趋势,且这些项目大都聚焦基础科学领域的原始创新。

  总体而言,我国高校在科学研究方面的优势越来越明显,所产出的具有突破性的科研成果也越来越多,已然成为了推动教育强国和科技强国的一股重要力量。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特别声明: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邮箱:gxkj#cernet.com
微信公众号:高校科技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