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 返回首页
2019中国专利奖发布!速览高校获奖情况(附获奖专利全名单)
2020-07-20 科教资讯

  2020年7月14日,国家知识产权局发布了第二十一届中国专利奖授奖决定,本届中国专利奖共评选出中国专利金奖30项,中国外观设计金奖10项;中国专利银奖58项,中国外观设计银奖15项;中国专利优秀奖696项,中国外观设计优秀奖60项。

  中国专利奖评选活动自1989年起开始举办,至今已成功举办了21届,已累计评选出了6000多项创造质量高、运用效益好、保护能力强、管理水平高的专利项目。我们对今年的获奖专利进行外部特征和内容的挖掘,以此来揭示国家对专利技术布局的引领方向和相对较有前景的技术发展趋势。

  下面,我们来对本次获奖项目、高校获奖情况做个简要分析:

整体获奖情况分析

  一、专利金、银奖分析

  下面我们来分析113件中国专利金奖和银奖(含外观设计项目,下同)的构成情况。首先,申请人的类型构成如下:

  由上图可知,申请人主要可以分为企业、高校、科研单位、个人等四类,其中,企业占有绝对优势,大约占比75.83%,其次是高校、科研单位,分别占比11.67%和10%。

  再对申请人所属地域情况分析如下:

  如上图所示,北京在获金、银奖项目中占有绝对的领先优势,广东、江苏位列第二、第三,其次是山东、浙江、上海等地。前三名的获奖数量共占了56%的比例,整体趋势与全国知识产权行业的发展情况相符。

  二、专利优秀奖分析

  本届中国专利奖共有756件优秀奖项目,这些专利更加能代表我国知识产权的整体水平。对申请人类型构成分析如下:

  由上图可见,优秀奖的情况和金银奖是基本一致的,企业的获奖专利大放异彩,占据高达79%的比例,体现了近年来我国广大企业对知识产权创造、运用和管理意识的提高。

  对申请人所属地域情况分析如下:

  相比金银奖,本届专利优秀奖的地域分布优势更加明显,广东省以203项的绝对优势稳居第一,比北京和江苏加起来的总量还多,其次才是山东、浙江、上海等地。

  三、获奖情况总体分析

  分析完各奖项的情况,我们知道企业是中国专利奖的绝对参与者,专利奖的获得者超过一半都分布在广东、北京、江苏三地。下面我们以另外的统计形式,来整体看一下本届专利奖的情况。

  首先是获奖专利权人分析:

  最后,我们对获奖专利所属技术领域作分析如下:

  可见,机电和化工领域占据了获奖专利的绝大部分,作为国家工业和当代科技发展的基础,这个结果毋庸置疑。

  以上就是针对本届专利奖的分析,仅根据国家知识产权授奖决定的信息进行的粗略统计。

高校获奖情况

  高校作为知识产权产出和转化的重要高地,也代表了我国科研创新的实力和水平。近年来,我国高校不断完善知识产权管理制度,积极开展知识产权转化运用,越来越多创新成果从实验室中“苏醒”。在本届专利奖中,以高校作为第一专利权人的获奖专利共有72项,其中金奖项目7项。

  下面,我们来对本次获奖项目做个简要分析:

  一、申请年份分析

图1 高校获奖专利申请年份统计

  通过申请趋势可以看出,绝大部分获奖专利的申请时间都在2009-2017年间,其中2013和2014年的申请量高达32件。这说明获奖专利大多已经运用、实施了较长时间,也产生了较好的经济社会效益,也表明近些年来中国专利的质量有了较大提升。

  二、专利权人分析

  表1 获专利奖2项以上的高校名单

序号 专利权人 获奖数量
1 清华大学 4
2 华南理工大学 4
3 上海交通大学 3
4 江南大学 3
5 天津大学 3
6 华中科技大学 2
7 浙江工业大学 2
8 中南大学 2
9 中国海洋大学 2
10 哈尔滨工业大学 2
11 青岛科技大学 2

  我们不难发现,清华大学、华南理工大学、浙江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等高校每年都活跃在中国专利奖榜单里。其中,华南理工大学早在2009-2013年就斩获13项中国专利奖。此外值得一提的是,在72项获奖专利中,有25项是“高校+企业”共同作为专利权人,这也体现了产学研合作对科研成果转化的重要影响。

  三、获奖高校所在省市分析

图2 获奖高校所在省市分布

  上图数据显示,本届专利奖高校及科研院所获奖数量最多的前三个省市分别是北京、江苏、广东。北京是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众多央企、高等院校、大型企业的总部所在地;广东、江苏在2018年GDP全国领先,获奖数量多正是其综合实力强的体现。

  四、获奖项目所述领域分析

图3 获奖项目所属领域分布

  由上图数据可以看出,本届高校获奖项目最多的领域分别为:机电设备类、化工材料类、电子通讯类及生物医药类,这四大领域占据了获奖总数的81%。

  机电和化工是国家工业科技发展的基础,关系到社会生产的方方面面,其首要地位毋庸置疑;而电子通讯和生物医药技术足以决定人们的生活方式,是当今时代科技发展的重点,在未来将会占据更多的地位。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特别声明: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邮箱:gxkj#cernet.com
微信公众号:高校科技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