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 返回首页
蒋科兵:理性对待项目申请
2012-04-11 中国科学报 蒋科兵

  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统计:2007~2011年集中受理期间,申请数增幅分别为11.12%、13.48%、22.41%、17.82%、28.24%。2012年项目申请量突破17万,增幅在15%以上。

  申请者为何“太给力”

  申请量激增,不外如下因素。

  内心动力:近年来,国家财政对科学基金拨款越来越多,今年又将超过150亿元。基金项目的平均资助强度也越来越大。作为覆盖面最广的面上项目和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平均资助强度将分别达到80万/4年和25万/3年。科学基金为很多科研工作者提供了持续、稳定的经费支持,使其能安心开展研究工作而不必担心经费的问题。同时,很多依托单位还出台了一些物质层面的鼓励科研人员积极申请基金的政策。所有这些都让申请者心中充满了强大的动力去申请基金。

  外部压力:中国对科研的考核通常不是针对一个团队或者一个研究小组,更多的是针对个人,这样势必导致人人自危,每个人都担心自己垫底。在很多依托单位,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是一个很重要的考核指标,没有承担基金项目在很多方面的利益都会受到影响。

  有的单位甚至规定了没有申报国家基金项目都不能申请其他任何类型的科研项目,从而促使每个人都去申请基金项目。另外,在依托单位之间也存在着激烈的横向排名竞争,尤其是在同一个地域、水平差不多的单位之间竞争更甚。如果当年情况尚可,还会要求来年再接再厉,申请量更上一层楼。

  在基金委目前对依托单位不限申请总数的情况下,依托单位的做法就是让所有未超项的老师都去申请基金。

  限项问题的探讨

  要让依托单位和科研人员理性地对待基金项目的申请,理念的改变是根本,但这并非一日之功,而且在当前的考核体制下,短期内甚至都很难改变。因此,科学、合理的限项规定是控制申请过快增长的利器。

  科学、合理的限项规定应该从两方面着手,一是 “入”,即对项目申请的限制;二是“出”,即对项目结题的管理。

  国家社科基金在“入”的方面规定,负责人同年度只能申报一个项目,在研国家社科基金和国家自科基金各类项目负责人不能申请新项目。在“出”的方面,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的结题都需要通过同行专家的严格评审,鉴定合格后才能结题。根据国家社科规划办网页公布的数据统计,2008~2011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按期结题率分别为64.78%、72.48%、73.44%、73.75%。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在申报和结题阶段的严进严出,既控制了申请数量,又能促使项目负责人认真开展在研项目的研究工作。当然,国家社科基金的做法完全照搬肯定不合适,但我们可以借鉴其合理之处对国家自科基金的限项规定作出适当的修改。

  首先,今年基金委将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职称)人员申请和承担项目总数限为3项的规定改回到2项。重新改回2项,可以减少数以万计的申请量。从确保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开展项目研究工作来看,2项比3项显然更合理一些。

  其次,建议对在研项目负责人申请项目作出一定的时间限制。如:面上项目、青年科学基金项目负责人在项目执行的前2年都不能申请面上项目。根据面上项目研究工作进展情况的普遍规律,项目执行期的前2年是完成好项目最重要的时间。等到了第3、第4年,项目有了较好的进展和突破后再申请下一个项目继续开展研究工作也不迟。青年科学基金项目的负责人更应该潜心做好第一个起步项目,为今后打下坚实的基础,而不是急着去申请面上项目。

  再次,建议加强项目结题的管理,以结题限制申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结题率较高,这与基金委鼓励自由创新,为项目负责人营造了一种宽松的研究环境有关。但获批项目是否认真开展了研究工作,对得起国家的这份资助呢?我们可以借鉴国家社科基金的方式,对结题项目也通过同行评议的方式来给予评判,对于整体评价靠后的5%或10%的项目延期结题,并规定项目负责人在延期期间不能再申请项目。加强项目结题的管理,可以促使项目负责人把时间和精力更多地分配在已有项目上,而不是在新项目申请上。

  最后,建议对资助率明显低于平均资助率的依托单位进行限项申报。基金委医学科学部已经在2012年对上一年度面上项目申请数量较大、资助率低于平均资助率70%的依托单位进行限项申报。这是一种促使依托单位由重申报数量转变为重申报质量的有效方式,应扩展到所有学部。对于申报受限的依托单位,可以待到该单位的资助率达到平均资助率的85%或90%后再取消其申报限项。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特别声明: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邮箱:gxkj#cernet.com
微信公众号:高校科技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