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 返回首页
中国科研创新缘何受阻?评价单一考核太多
2013-03-19 中国科学报

  多年来,改革科研评价体系成为科技界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尽管改革呼声越来越高,改革措施越来越多,但成效一直不明显

  科研评价过于单一

  “我国基础研究存在怪现象:一方面国内研究比较薄弱,而另一方面基础研究特别是高水平的基础研究已形成‘两头在外’现状:进口国外的仪器设备和试剂;论文发表在国外,养活了国外杂志。中国人出了钱但没有版权,大部分科技工作者看不到、看不懂,也看不起。”全国政协委员、民盟湖南省主委、湖南省政协副主席杨维刚说。

  令杨维刚担忧的是,这种趋势越来越严重,中国投入大量经费得到的基础研究成果,国人却很难分享。

  与此同时,我国高校和科研院所的技术研究均重视SCI文章,忽视知识产权:一是专利申请少;二是专利授权后维护得更少;三是专利转化为生产力更是少之又少。

  “近年来,科研经费在持续增长,但科研、经济两张皮的问题始终没有解决。”中国科学院计算所研究员、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胡伟武向《中国科学报》介绍,在“十五”、“十一五”期间,全国两会的代表委员也一直在热议科研评价体制改革的问题,包括中央和有关部门也陆续出台了改革的措施。2012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就明确提出,鼓励企业成立研发中心承接国家重大任务,鼓励科研院所与企业的研发中心联合承担项目。

  “但实际效果并不大。”胡伟武说。例如,如果拿1000万元科研经费研发一个技术产品,让科研院所的科研团队与企业的创新团队同时竞争,究竟是水平高的团队能拿到项目,还是能创造效益的团队拿到项目?按照目前的科研评价体系,企业是拿不到的。胡伟武认为,在科研方面,当公平与效率发生冲突时,科研评价体系应当以效率优先为导向。

  “应当培育真正鼓励技术创新的创新环境。”胡伟武说,国家要真正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环境,一方面要支持现有企业成立研发中心,另一方面也要鼓励科研人员“下海”,通过股权激励、风险投资等方式让科研人员专心做企业技术创新。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特别声明: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邮箱:gxkj#cernet.com
微信公众号:高校科技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