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 返回首页
李志民:关于科学
2018-05-14 主编微讲堂 李志民

  今天汉语中的“科学”一词翻译自英文的“science”,而“science”一词又源于拉丁文(scientia),其原意是“知识”、“学问”的意思,这是“科学”一词最基本也最简单的含义。中文历史上也曾经有过“科学”一词的记录,但那时的“科学”是指的“科举之学”,与现在我们说的科学意思相去甚远。对应“science”意思的这个词初次传入我国时被译成“格物致知”,即可认为科学是通过“推究事物的原理规则而获得的理性知识”,是有关一定对象和事实的规律性认识。汉语中“科学”一词是19世纪康有为和严复等人在翻译日本等国相关书籍时,才首先被使用起来。

  我们常常提到科学,大家都用自己的理解去评价事物是否科学,其实,要准确回答什么是科学真的挺难。科学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要给出一个完整的定义是十分困难的。科学有若干种解释,每一种解释都反映出科学某一方面的本质特征。同时,随着社会和科学本身的发展,科学在不同的时期、不同的场合有不同的意义。

  科学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广义的科学是所有涉及研究人与自然交互的行为规律的学科,包括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和哲学等。自然科学研究自然界不同对象的运动、变化和发展规律;社会科学研究人类社会不同领域的运动、变化和发展规律;人文科学是关于文化、艺术等的科学;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它们有时被归入社会科学之中,有时被单列为一门科学。

  狭义的科学仅指自然科学,是研究物质与其存在形式的关系,与人的意识和信仰无直接相关的学问,主要通过实验或调查验证来研究。如物理、化学、天文、地质、生物等。自然科学可进一步分为基础科学和应用科学,基础科学是研究客观世界基本规律的学问,应用科学是研究生产技术和工艺过程的学问。

  自近代自然科学诞生以来,随着人类对自然的研究和探索不断深入,人类利用自然资源的手段与方法不断丰富,科学和技术已成为推动生产力空前发展和人类社会进步的决定性因素。科学增强了人类认识自然的深度和广度,改变了人类的生产与生活方式,推动人类文明不断迈上新的台阶。量子理论和相对论的创立与发展,改变了人类的时空观和对物质与能量统一性的认识,成为了二十世纪一系列重大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的理论基石;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建立,标志着人类在揭示生命遗传奥秘方面迈出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步,奠定了生物技术的基础,对现代农业和医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信息科学的发展和互联网的发明为人类认知和交流沟通、经济和社会发展等提供了强有力的手段。

  科学涵盖很多分支,涉及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有的人会忍不住为它的“高大上”而膜拜。其实,科学不是万能的。科学解释不了生命起源,也无法预测人类的未来。科学仅仅是人类文明发展中的行为过程。人类发展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难题,有些问题通过不断探索,靠科学可以解决,很多问题是科学无法解决的。

  科学与信仰无关,信仰属心灵和意识行为,科学只研究物质与其存在的规律;科学与感觉无关,直觉和表象往往掩盖自然的本质规律;科学与预期无关,科学是发现,而发现是无法预期的,因而科学不像工程和技术可以制定发展规划,科学是不可以规划的。科学是唯一的,客观的。

  从科学的自身发展来看,现代自然科学产生于四百多年前,在发展的过程中,不断有新的假说、新的学科产生,并不断证伪、不断更新、淘汰原有的理论。但其基本假设一直未变,就是认为物质世界是客观的、无意识的,自然规律不受人的主观意志影响。科学是人类认识自然的一盏明灯,但其所照亮的领域是有限的,而未被科学照亮的世界又是动态的、变化着的。

  简言之,科学就是实事求是,科学是客观事物属性和自然规律的反映;科学是对生产实践和科学实验的总结,是人类认识达到成熟阶段的知识体系;科学是对经验资料进行抽象、总结和归纳而成的系统理论;科学要运用经验的方法,形象构思的方法,逻辑的方法;科学与宗教和迷信相对立,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推动者。

  所以,综合来看,科学是中性词,就是指事物及其运动变化的客观规律。科学不代表正确或高尚,科学不能自高自大。科学是人类对真理和真相永无止境的追求,通过不断探索去发现事物的本质规律。科学新知识必须经过实验或观察并经得起重复检验。我们现在还没有办法给“科学”下一个大家公认的定义,没有公认的定义并不等于就没有了公认的判断标准。

  (主编李志民)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特别声明: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邮箱:gxkj#cernet.com
微信公众号:高校科技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