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 返回首页
李星:回顾中国互联网16年,与IETF同发展
2010-11-16 中国教育网

  中国教育网讯,在11月11日举行的“互联网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论坛暨第四届CNGI工程技术论坛CNGI-ETF”上,清华大学教授李星发表了主旨演讲。李星教授介绍了中国互联网发展历程中,中国和IETF共同促进互联网发展的体会。李星教授从四个方面进行了总结:第一是回顾历史,第二是总结中国参与IETF特别是清华参加IETF的一些数据,第三是他所带领的团队参与IETF的经验和教训,第四是他个人对互联网发展的一些看法。

 

 

清华大学教授 李星

  从历史来讲,李星教授介绍,1994年的时候,互联网才开始进入中国内地。当时内地的互联网主要有三个国际出口,一个叫做NCFC,由中国科学院、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胡院长牵头做的,最早是64K进入中国,严格意义上说,第一条线路是NCFC.NET64K;当时中国政企还没有分开,还是MTP,北京、上海各一条64K接到美国,这是和美国当时的商务部长签的;另外就是中国教育计算机网,是1994年立项出来的。

  李星教授还从自身经历回顾了中国参与IETF活动的历史。清华学者在1997年的时候就发布了中国内地第一个RFC,也就是RFC1922,这可能是第一个中国内地科学家为第一作者参与IETF的活动,中国在1998年就开始就参与了IPv6的研究,至今已经经历了很长时间,积累了大量经验,李星教授则是在2002年就参与了IETF活动。2008年,中国互联网用户数达到世界第一,2010年IETF第一次在北京,这都是中国互联网发展历史中的里程碑式事件。他认为中国今后应多参加IETF的活动,让中国科学家为互联网发展多作贡献。

  李星教授将中国的互联网发展分成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从1994年~1999年,这阶段的中国刚刚接触互联网,所以主要目标是网络建设,不过已经有专家开始思考互联网应用模式;第二阶段是1999年~2004年,随着1998年接入IPv6,中国互联网的用户越来越多,此时中国教育网在1994~1999年间培养出来的第一期学生已经在企业中起到了积极作用,包括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等企业中,许多工作人员都将学到的互联网理论引入实际工作中,极大促进了中国互联网的发展,从此中国开始研发自己路由器,例如华为、中兴等企业,对IPv6路由器研发都有相当雄厚的技术积累;第三阶段是从2004年至今,中国的发展已离不开互联网,经济、文化、政治等方面都受到互联网影响,互联网用户不但达到了惊人的4.5亿,还有近10亿的潜在用户,这就意味着中国互联网面临的问题可能是世界上最严峻的——如果每一个中国人需要一个IP地址的话,以现在的互联网协议根本无法实现,IP地址不足的问题迫在眉睫。因此在2005年,吴建平教授领导CERNET专家委员会建设了CERNET2,这是一个纯IPv6网络,现在已经取得了快速的发展。

  对于中国在IETF的影响力变化,李星教授举了一些数据做说明:他2002年参加韩国举办的一届IETF时,出席的中国内地科学家只有十几人,在2007年的69届IETF之前,参会的中国科学家是没有人数统计的,69届IETF大会数据是41人,70届有50人……到78届参会中国科学家达到125人,占与会人数的比例是10.8%。这次79届大会首次在中国内地召开,更说明了中国科学家在互联网发展中作出的巨大贡献得到了世界肯定。如果从RFC第一作者的数量来看也是如此,2007年以前中国第一作者只有两个,2007年~2010年就有6个。

  李星教授还呼吁,中国政府各个部门能够尽量创造条件,让年轻人参与IETF这个活动,不但要把技术和互联网做得更好,还要从IETF中得到更多创造的快乐。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特别声明: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邮箱:gxkj#cernet.com
微信公众号:高校科技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