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 返回首页
对话西南交大翟婉明院士:新能源空铁“飞”得很安全
2019-01-10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

  背景介绍:针对我国城市交通拥堵的社会难题和旅游景区观光需求,考虑到地铁、轻轨建设投资大、周期长的客观现实,西南交通大学翟婉明院士领衔“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团队,联合中唐空铁集团、中车、中铁等轨道交通企业,全新研发出一种占地少、投资小、工期短、安全性高、绿色环保的新能源悬挂式空中铁路交通成套技术,并在成都建成1.41公里长的世界首条新能源空铁试验线,为缓解城市交通拥堵问题提供了一种创新性解决方案。

  2018年12月26日,教育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公布了2018年度“中国高等学校十大科技进展”入选项目名单,项目《新能源悬挂式空铁关键技术与试验线工程》成功入选。


翟婉明院士(照片拍摄作者:鞠红伟)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首先祝贺您的项目“新能源悬挂式空铁关键技术与试验线工程”入选2018年度“中国高等学校十大科技进展”。您能简单的介绍一下这项研究成果吗?这一研究成果将对学术界和产业界产生哪些影响?

  翟婉明:这一研究成果解析了新能源悬挂式空铁列车与轨道梁桥的动态相互作用机理,提出了悬挂式空中铁路列车运行安全性和舒适性评估以及车桥系统动力学优化设计方法,在成都建成1.41公里长的我国首条新能源悬挂式空铁试验线,并经过累计3万余公里实车运行试验考核,为推动新能源空铁产业发展提供了可靠的理论基础和技术保障。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您和团队首创的新能源悬挂式空铁系统以锂电池为动力源,您是如何考虑和解决锂电池的安全性问题的?既然有轨道,为什么不直接用常规电力(就像有轨电车那样)?

  翟婉明:新能源悬挂式空铁不同于德国和日本的高压供电方式,采用锂电池作为动力源,无需修建变电站和牵引变电所,轨道梁内不需要安装供电和受流设备,建设成本低,沿线不会产生电磁污染,同时具有运营安全性高、占地少适应性强、环境协调性好等突出优点,是一种绿色环保经济的轨道交通新制式。在锂电池的安全性方面,首先参照国际标准制定专门的锂电池标准,同时按既有国家标准对锂电池各项性能指标的进行了检测。此外,在运用方面将动力锂电池置于轨道梁内,完全与空铁车辆隔离,充分保证了空铁列车的运营安全。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空铁与已在西安建设的云轨、传统的轻轨有什么区别?目前,空铁的运载量和风险是否会影响它的大规模市场化运作?

  翟婉明:新能源悬挂式空铁作为一种中小运量的交通新制式,较有轨电车占用道路资源更少(几乎不改变现有地面道路交通格局),较轻轨和跨坐式单轨工程造价更低,综合优势更明显。空铁车辆走行机构始终封闭于箱形轨道梁内部,永远不会脱轨,车体悬挂于轨道梁下方,永远不会倾覆,安全性更高。悬挂式空铁将在适合其运用特点的区域或路段架设,并根据每条线路的客流量来确定列车编组的长短,更加经济适用,不存在大规模市场化运作的风险。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空铁未来主要会在哪些场景下使用?

  翟婉明:新能源悬挂式空铁主要适用范围为:山地城市或二三线中小城市轨道交通干线;视觉景观要求高的主题公园、旅游景区往返线或景点联络线;大型商务区、开发区、功能场馆内部交通线;大城市机场、高铁站、地铁交通的接驳线。

翟婉明院士在实验室指导学生(照片拍摄作者:鞠红伟)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您参与了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 973 项目,也带领“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团队研发出了空铁,在您看来,对高校而言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孰轻孰重?对这两种研究,您是如何分配时间和精力的?

  翟婉明:从一般意义上来说,对于高校而言,科学研究的主要任务不应当在产业应用端,但高校科研工作应当重视中试环节,配合政府、社会、企业共同发力做好“产学研用”,推进成果转化为实际生产力。具体到我的科研工作中,也是以基础研究为重点,因为基础研究是科技创新的源头。就时间和精力而言,我也是大部分用于应用基础研究,不断的、大量的基础性的积累,才能有从基础理论到工程实践的跨越。当然,由于我们本身面向工程开展研究,需要不断适应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对轨道交通技术的迫切需求,因此始终十分注重科研成果的转化应用。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我在网上看到评论说您是个非常好的老师,是西南交通大学的骄傲,您平时是如何教导学生的?有什么方法吗?对研究尚未起步的研究生们,您有什么建议吗?

  翟婉明:在对学生的教育培养上,我一直秉承的是西南交通大学的“双严”传统--严谨治学,严格要求。首先自己在学术上严谨,进而以此来要求我的学生,以身示范。我认为学生要以学习为第一要务,学习态度一定要端正,学好知识,掌握本领,才能建功立业。研究生要着重培养科研能力,沉下心来,着眼长远,踏踏实实做好学问,一定要避免急功近利。我还是那句话,求学当不忘初衷,知识改变命运,这个命运,不仅是自己的,也是之于一个时代的。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特别声明: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邮箱:gxkj#cernet.com
微信公众号:高校科技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