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 返回首页
创新中国的60项科学成就:我国第一代GPS的诞生
2009-09-24 科学时报 王静/整理

  过去,航行在茫茫大海中的人们很难准确判断自己的位置,如今,GPS(全球卫星定位系统)已经彻底解决了这个问题。

  我国第一代GPS也叫“北斗导航系统”,研究始于1994年。

  2000年10月31日,我国自行研制的第一颗导航定位卫星“北斗导航试验卫星”发射成功。2002年,我国基本建成中国卫星导航定位系统——北斗导航试验系统,并于2003年12月正式开通运行。由此,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拥有自主卫星导航系统的国家。

  北斗导航试验系统的空间段由几颗静止轨道卫星组成,具有在中国及周边地区的定位、授时、报文通讯和GPS广域差分功能,在测绘、电讯、水利、交通、勘探、抗震救灾、森林防火及国家安全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它综合了传统天文导航定位和地面无线电导航定位的优点,相当于一个设置在太空的无线电导航台。

  在北斗导航试验系统的基础上,我国正在实施建设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该系统的空间段由5颗静止轨道卫星和30颗非静止轨道卫星组成,可提供定位精度为10米的免费开放服务和定位精度更高的授权服务两种服务方式。

  开放服务是在服务区免费提供定位、测速和授时服务,定位精度为10米,授时精度为50纳秒,测速精度为0.2米/秒。授权服务是向授权用户提供更安全的定位、测速、授时和通信服务信息。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与GPS和GLONASS系统最大的不同,在于它不仅能使用户知道自己的所在位置,还可以告诉别人自己的位置在什么地方,特别适用于需要导航与移动数据通信场所,如交通运输、调度指挥、搜索营救、地理信息实时查询等。

  有关专家介绍,卫星导航全球性大众化民用刚刚开始,有上百种应用类型。GPS国际协会已统计出117种不同类型的应用。蜂窝通信的集成和汽车应用是当前最大的两个市场。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特别声明: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邮箱:gxkj#cernet.com
微信公众号:高校科技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