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 返回首页
陆晋荣:谈四项技术更新确保神七发射
2008-09-23 科技日报 陈瑜

  即便在火箭、飞船进驻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之前,发射场系统也实现了按照正常项目开展训练。这一切的实现有赖于发射场系统自主研发的一体化仿真训练系统。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发射场系统总设计师陆晋荣今天向记者揭开了其中的“奥秘”。他介绍,通过该系统还可以设置故障,从而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陆晋荣表示,与“神六”相比,这次发射场系统进行的大改动不多。除了投入使用仿真训练系统,还进行了其他三个方面的技术改进,目的是为了进一步提高发射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陆晋荣介绍,在加注系统方面,发射场系统对火箭燃料推进剂加注系统的流量计进行更新,并增加了可以提供相互验证功能的备份流量计,既确保燃料加注的稳定性和精确性,又提高了加注速度。

  同时,发射场系统对老化的地面辅助设备进行了改造。载人航天发射工位建成已有10年,一些设备出现了老化现象。原来使用的吊车控制只有两个控制挡位,操作起来难度很大,这次更换为变频吊车,使用更加方便。

  第三,与“神六”相比,“神七”任务中,发射场系统更加重视对问题的预控。“我们对可靠性、安全性进行量化评估,这样就能对设备的工作性能、状态、风险的关键点提前做到心中有数。万一出现问题也有相应的保障措施能跟上。”

  又讯(记者陈瑜通讯员王艳梅)22日晚6点,“神七”任务进行了全区联合演练,历时3个多小时。

  此次合练由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统一组织指挥,是除“点火发射”之外参与测控通信系统最多、最全、最贴近实战的一次综合模拟演练。

  火箭、飞船、发射场、测控通信、着陆场等七大系统全部参加,从陆上到海上,从首区到航区,全系统、全岗位完全按照发射实战要求,练指挥、练操作、练协同。合练结果表明,各系统组织指挥畅通,技术状态正确,参试设备状态良好。合练结束后,所有技术状态将全部“冻结”,待命执行发射任务。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特别声明: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邮箱:gxkj#cernet.com
微信公众号:高校科技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