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 返回首页
旅美中国学者在纳米线领域取得重要进展
2002-02-15 毛磊

  新华网华盛顿2月14日电(记者毛磊)一根线,一根肉眼看不见的纳米线,粗细不到人头发丝的百分之一,功能却相当于一个完整的电子器件。旅美中国学者杨培东及其同事获得的最新成果,首次使这一目标的实现成为可能。杨培东领导的小组在2月号的美国《纳米通讯》杂志上报告说,他们已成功地找到一种制造“多层结构”纳米线的方法,能够使硅和锗这两种不同的材料交织组成单根纳米线。这些线尺度在纳米水平,最细的达到40纳米(1纳米为10亿分之一米)。

  “以前研究的都是单一成分的纯的纳米线,现在我们首次把几个半导体放到了一根纳米线上,这是纳米线领域一项非常重要的进展。用这种方法制造出的单根纳米线,内部直接包含了具有潜在重要功能的半导体界面。在此基础上,不需要多根纳米线的组合,直接用单根纳米线,就可以制造具有完整功能的电子器件。”杨培东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

  杨培东目前在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任化学助教。据他介绍,现有的电子器件,无论计算机器件还是激光器,依赖的都是二维的半导体界面。而他们的新成果,首次成功地实现了二维半导体界面功能向一维的转移。在这一过程中,半导体界面的接触面积得以大大缩小。

  杨培东认为,从二维到一维这样一种维度的转换,将产生巨大的应用潜力,在计算机器件、光电器件、化学和生物传感器等领域,都“应该占有很大的一席之地。”将来,不光是可以利用纳米线制造单个器件,还有可能将多个器件集成在一根纳米线上组成系统,执行各种各样的功能。为此,杨培东等提出了所谓“线上的系统”的概念,并准备进一步研究能否把二维结构电子器件的所有功能,都转移到一维器件上去。(完)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特别声明: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邮箱:gxkj#cernet.com
微信公众号:高校科技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