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 返回首页
科学家从垃圾场的动物化石中发现猿类共同祖先
2015-11-03 中国科学报

  原标题:科学家发现猿类共同祖先

  大猿类是否从小型猿类进化而来?一项日前发表于《科学》杂志的研究显示,多亏了一块在西班牙垃圾填埋场出土的灵长类动物化石,对人科动物(人类、大猿类和长臂猿)最后的共同祖先体型大小的最佳猜测变得更加精确。这个祖先生活在约1400万年前。当时,被称为“小猿”的长臂猿从大猿类世系中分离出来。

  更早的人科动物——原康修尔猿生活在约2300万年的东非,拥有50千克的体重。这大致和黑猩猩的体重相同,而且和人类相仿。原康修尔猿被认为是早期人科动物的代表,因此达成的共识是今天的大猿类从体型相仿的生物进化而来。这意味着,长臂猿——唯一现存的小型人科动物——也是从体型较大的祖先进化而来。

  不过,2011年,西班牙古生物学家挖掘出一只生活在1160万年前猿猴的部分骨架。它的体重约有5千克,和现代的长臂猿差不多。如今,来自巴塞罗那加泰罗尼亚古生物研究所的David Alba和同事将该骨架命名为Pliobates cataloniae,并且分析了它可能位于猿类进化树的哪个位置上 。研究人员表示,毫无疑问,它属于人科动物,而且在进化上比原康修尔猿更接近所有现存人科动物最后的共同祖先。

  Pliobates在腕关节上和现存人科动物拥有一些共同特征。像长臂猿和大猿类一样,它能旋转手腕,从而更容易在森林环境中攀爬。而原康修尔猿的腕部更加原始。尽管如此,Pliobates骨架的其他部分看上去比较原始,使决定将其放在进化树哪个位置的挑战更加复杂化。

  “我能看到一些同事对Alba论文的解释表示出愤怒。”来自美国新墨西哥州立大学的Brenda Benefit说,“一个原因在于Pliobates的肘部太过原始。”现存人科动物的肘部拥有其在树枝上晃动时稳定关节的骨嵴,而Pliobates缺乏这一特征。

  无论Pliobates在灵长类动物世系图中处于哪个位置,它明显展示出由不同群体拼凑起来的奇怪特征。这并不是一件意外的事。“类似特征的独立进化是常见现象,但在灵长类动物中,这似乎尤为常见。”Alba表示。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特别声明: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邮箱:gxkj#cernet.com
微信公众号:高校科技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