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 返回首页
2002年的网络产业:独立寒冬 电子商务
2002-12-27 王峻涛

    新华网北京12月27日专电  为电子商务做预测是个很可怕的事情,无论在春天还是寒冬。多年以来,做为一个产业,做为新经济的一个风向标,它的表现经常出人意料。而回顾2002年的网络产业,现在几乎是一眼就能看出:独立寒冬,电子商务。

    回顾和展望 

    2002年1月,我曾经应媒介邀请写过一篇文章,斗胆预测了一下2002年的网络。记得当时做了几个结论,甚至断言“2002年,电子商务将有历史性的大转折机会”。现在回过头盘点一下,觉得还真是不少话有幸而言中:

    1,面对个人消费者的电子商务将扬起风帆。

    2001年,几乎要被口水淹没的亚玛逊,却在震天的嘲笑和讨伐中悄悄迎来了他的第一个赢利季节。曾经是英雄,后来几乎就是吹牛大王代名词的贝索斯预言的这个时间很准确,即使有911事件。在西方零售业的一片哀号中,网上零售业却一片捷报。这样的捷报转眼持续了整整一年。最近的消息说,2002年第三季度,亚玛逊的营业额比上年同期增长33%,达到8亿5130万美元,纯亏损比上一季度减少1亿3500万美元,只有3500万美元了。截止11月6日,它的股价也涨到了一年前的2.7倍。与纳斯达克平均指数在同样的一年里跌幅达30%形成了鲜明对比。几乎沉默了一年的贝索斯最近毫不含糊地宣布:亚玛逊公司将在2002年第四季度实现全面盈利,其销售收入将达到10亿美元。他说,我们的成本是固定的,需要每个季度产生10亿美元的销售收入。由于销售收入达到了10亿美元,我们去年第四季度实现了盈利。随着业务的不断发展,我们每个季度都会实现10亿美元的销售收入。EBAY也有同样的好消息。甚至那些原本垂死的门户站点,也在财务报表中惊喜地发现,他们电子商务方面收入的增长,很大程度弥补了其它业务的迅速衰退。而全世界的销售旺季—四季度,现在才刚刚开始,加上全球的经济复苏虽然缓慢,却不可阻挡,电子商务这样的势头,谁可争锋?

  在国内,庞大的消费者需求(5000万网民中接近三分之一的人有了网上购物的需求)和企业热情,继续支撑着电子商务事业。不仅一些专门的面对消费者的网站继续发展,6688这样新创立不到三个月的电子商务企业,也获得了销售品种接近7万、日访问量接近20万、收支平衡这样的业绩。在这样的背景下,电子商务肯定会继续直挂云帆。

  2,企业电子商务乘风起航

  B2B电子商务在国外今年不顺,可是国内的B2B电子商务事业却仍然借着WTO的机会快速成长。其代表阿里巴巴公司,今年的业务影响和收入,应该都是历史最好水平。随着国际贸易的快速复苏,2003年,他们应该有更大的机会。

  3,网络新技术应用热情高涨

  无论如何,互联网好用、实用、便宜,已经是现实。让互联网对中国众多的传统企业来说更好用、更实用、更便宜、更可靠,本身就构成了一个巨大的市场,正在张开双臂等待了解他们需要的网络技术企业。几乎一年前,我们带着技术和整班团队与西单友谊集团共同创立西单电子商务公司的时候,看到的是一个没有完整的进销存、物流管理、网站维护等后台系统的近乎手工制作的网站,每天访问人次不到300人。现在,我们已经奇迹般实现了第三方物流管理系统、整套电子商务系统的维护后台,成熟完善的电子商务技术应用不仅吸引了500倍于去年的日访问者,而且让古老的西单商场、友谊商店顺利进入电子商务年代,这些技术现在甚至成了西单“品牌扩张战略”的王牌之一。更多的传统企业在2003年会采取类似的行动。最近,新华书店总店和6688在图书网上零售方面的独家合作、传统企业最近以每天平均3家以上的速度加入6688,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4,门户网站继续分化,经营更加精彩

  2002年1月,我说:我个人觉得,门户类网站将开始分化。一类将开始向横向发展,逐步开拓诸如电子商务、网上游戏娱乐这样的在线业务,比如搜狐和网易;另外一类将开始向纵向发展,和非网络业务比如线下广告、传统媒介甚至其它一些传统业务发生更多的整合,诸如新浪、TOM。毫无疑问,他们过去吸引的有效眼球现在将开始在这个分化中发挥决定的作用。从这个意义上说,过去的“烧钱”,其实有巨大的历史功绩。

  几乎一年以后,我们看到,这已经是现实。抓住这些分化机会的门户,比如大举进军娱乐的SOHU、拼命扩张自己的游戏和短信地盘的网易,这一年都取得了几乎是震惊世人的成就。2003年,看不出来有什么能阻挡他们沿着这条道路继续迅跑。

  5,基础设施投资趋于微利但是多样化

  2002年1月的时候,我说,外资的进入、垄断的打破以及全世界的萧条,显然会使这个领域在中国的暴利岁月逐步远去。消费者更多的选择和更高的服务要求,将给这个领域带来十分活泼的景象。

  一年过去了,宽带已经悄悄在我们身边普及,CDMA、GPRS已经不是什么稀罕玩意,才推出了几个月的彩信据说也有了数十万用户。2003年,我们接触网络,未必再只依赖电脑,这对电子商务有巨大的意义。

  其它方面的基础设施也悄悄发生了本质的改变。不久前我们创立6688.com的时候,签约使用20多家银行、60多种在线结算方式,看起来工程浩大,可事实上,几乎已经成了一件行政事务,基本就是填填表、交点钱就可以了事。4年前我们创立8848的时候,为了能够至少开通一个在线结算服务,跑穿鞋底、磨破嘴皮,回想起来,不过4年,恍如隔世。就在我写这篇文章的时候,还不断接到这些金融合作伙伴的升级通知:明年的在线金融服务,会更可靠,更简便,更便宜,更…。4年前,为了能够把消费者的定货按时送到,我们不得不自己建立庞大的仓库和物流。现在,第三方物流配送服务已经俨然是个产业,用一套我们自己开发的信息系统,把分布在不同地域的物流、仓储、配送、采购工作协调起来,也已经在实用。随着中国加入WTO后人们观念和具体运作环节的改善,把这个流程直接延伸到大洋彼岸去,看来也只是时间问题了。

  6,网络老将们开始二次创业

  2002年初我说,我一直认为,过去三年,网络业有两种人:玩互联网的,爱互联网的。网络风光的时候,他们看起来没什么不同;网络遭遇寒冬的时候,他们的表现就完全不同。爱互联网的,会在最困难的时候坚持创业,会咬紧牙关从头再来。这些人在2002年会竭尽全力。人才一直是网络产业的宝贵资源,他们的再次创业,由于带着成熟、经验和意志,会更加可贵。

  这看来确实已经是事实,再次创业的“老CEO”们已经很多。需要补充的是,世界上从来没有无缘无故的爱。爱网络的创业者,除了因为他对网络充满感情,更因为他也许比其它人更深刻、细致地了解网络的价值。   

  思考和期望  

  2002的世界经济寒冬,电子商务凭什么独立?这是一个发人深思的问题。我个人觉得,有二个重要的道理。

  鼠标加水泥?没那么简单!

  这是我前年一篇专栏文章的题目。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我更切实地感到,鼠标加水泥,实在没那么简单。把鼠标加水泥说成是电子商务乃至整个网络产业的出路,很可能是我们观念上的又一个大错,甚至也许是互联网后泡沫时代最大的理论错误之一。传统产业和网络产业,无论经营模式、管理方法还是观念,基本就是二码事。

  从电子商务的领域来看,坚持鼠标就是鼠标的亚玛逊、EBAY,果然获得了巨大的成功。而片面追求把自己的鼠标加到“玩具反斗城”(Toys R Us)这个水泥上面去的etoys.com,却难逃死亡。反过来,曾经打算自己做鼠标的边界书店,这个曾经在网络上运营过多年网上书店的“水泥”,终于还是把自己的网络经营权最后交给了亚玛逊这个鼠标大师。至少在过去的一年里,无论是水泥商场自己进军电子商务,还是电子商务企业自己到网下开商场,居然都找不到在经营上一个成功的例子,更谈不上亚玛逊、EBAY那样的辉煌。这肯定不是偶然的。

  从整个网络业看,也是如此。网上交易、招聘、即时信息、网络实名、网上旅游服务、短信、网络游戏……这些远离水泥的网络应用风风火火,不少企业日进斗金,而那些片面追求“跨媒体”之类、片面追求亲近水泥的网络企业,发展得越来越缓慢,这也已经是个事实。

  本来想吃包子,却把整个包子铺甚至面粉厂都买下来,这个错误,无论是打算和传统产业结合的新经济企业,还是打算享受新经济果实的传统企业,都已经犯了不少,应该打住了。网络企业和传统企业的结合,完全应该是另外一个样子,这就是我思考的第二点:跨越模式

  说来遥远,这是我2000年4月一篇文章的标题,中心思想是,就电子商务领域来说,模式主要对分析师、理论家有意义,对于产业来说,应用第一。应用应该立足需求,立足中国的现实,这不必说。更重要的是,立足开发出一种有别于传统产业的“全新的体验”,是电子商务这个产业的发展诀窍。

  我和马云都是南方人,都喜欢喝茶。有一次我们喝茶,聊起模式。我说,外国人说你是什么B2B模式,中国有些人说你是BBS模式,而我要说你是“茶楼模式”。南方生意人曾经喜欢早起喝茶,在茶楼里面交流信息、切磋生意。茶楼在《清明上河图》里面是个扎眼的建筑。你这个阿里巴巴对很多生意人来说就是个好茶馆,坐在家里就能喝茶,顺便和南来北往的、中国外国的商人交流、切磋,果然是一个“全新的体验”。所以你这茶钱,应该很多人是很愿意给的。南方商阜当代几乎绝迹的茶楼以这样的方式在网上光大,直吸引得从温州商人到北美大亨乐此不疲,马云这个茶楼老板也算是活该成名,阿里巴巴活该赚钱。

  再说个例子。早4-5年,你如果告诉我:过几年你会宁可用一个叫“QQ”的玩意在电脑上和隔壁的员工交流,也不愿意再拿起电话,我是不信的。可是现在,它确实是事实。最近我创立6688的时候,有一笔风险投资,居然从头到尾就是用QQ谈成的,一次电话都没有打过。这果然也是“全新的体验”。到了这个地步,它不赚钱也难。可你说,它是什么模式?

  2000年4月我写《跨越模式》的时候,当时我担任董事长的8848公司正在国内推出第一套“网上商业街”系统,打算让只会一点点电脑操作的传统企业甚至个体户也可以分享当时相对来说国内最成熟的8848电子商务系统,真正亲身来一次“全新的体验”。可惜这个好主意后来仅仅由于“不知道算什么模式”,被搁置了很久。也许现在有机会能在6688继续这个梦想。

  俗话说得好:敲锣卖糖,各干一行。回过头去呼应前面的话题:如果把敲锣比做电子商务,卖糖比做传统商业服务业,那么,大家各自把自己的行当练得娴熟专业,再回过头来互相招呼、互相应用,而不是敲锣改行卖糖或者相反,这样的鼠标加水泥,也许才是正途。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特别声明: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邮箱:gxkj#cernet.com
微信公众号:高校科技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