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 返回首页
陈章良:留学促成我的事业 回国造就我的人生
2009-09-08 人民日报 肖潘潘

  【人物小传】

  陈章良,1961年2月生,福建福清人,1982年7月参加工作,1983年赴美国华盛顿大学攻读生物系植物分子生物学及基因工程专业,获理学博士学位。曾任北京大学副校长、中国农业大学校长,现任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副主席。

  “3年多直接获得博士学位,创造了华盛顿大学的纪录,我就觉得中国人并不差”

  一天只睡5个小时的中国学子

  记者:您是改革开放后中国第一批前往美国的留学生,获得这个机会很不容易吧?

  陈章良:从读大学到最终出国,整个过程都很不容易。1979年,我所在的乡中学有100多人参加高考,只有我一个人考上大学。读大学时,我从英国的《自然》杂志上读到了美国华盛顿大学教授、美国科学院院士玛丽·查尔顿的文章,非常兴奋,便给她写了一封信,表达了对这个领域的强烈兴趣,并希望能到她的实验室去攻读博士学位。玛丽·查尔顿教授很快给我回了信,随后还派了一位华裔教授到我所在的学校对我进行面试。这位教授回去后,向华盛顿大学推荐了我。1983年,大学毕业的第二年,我考取了华盛顿大学生物和医学部的研究生。

  记者:从小渔村走到华盛顿,这种巨大的反差让您怎么理解留学这个机会?

  陈章良:当时有一个信念,获得机会不容易,必须好好把握。在美国,我一天只睡5个小时,很多时候都是睡在图书馆里。我告诉自己要咬紧牙关,不管多苦,不能给国家丢脸,不能给中国人丢脸,不能给自己家里丢脸。人家去参加聚会,去大吃大喝,我钱不多,就去泡图书馆。我记得很多个晚上就在图书馆里面睡觉,因为美国图书馆条件非常好,有沙发,比自己租的地方还好。

  当时在国外,提到中国都是“很土”、“什么都不懂”的印象,我听到很不服气。我们能力并不差,也很有抱负。当时我的同班同学,有的花了七八年才拿到博士学位,而我3年多就拿到了,我就觉得自己并不差。前几年我获颁华盛顿大学杰出校友奖时,华盛顿大学校长告诉我,我用3年多的时间就从学士直接获得了博士学位,创造了华盛顿大学的纪录。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特别声明: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邮箱:gxkj#cernet.com
微信公众号:高校科技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