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二十八/二十九届学术年会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基础教育 > 基教研究 > 专题研究 > 课程改革 > 相关策略
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项目概览
2001-11-26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1999年12月)

字体大小:

  一、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项目概述

  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项目是《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跨世纪素质教育工程》中的重点项目,由国家拨专款设立。项目在教育部的统一组织和领导下进行,是我国基础教育面向世界、面向现代化、面向未来改革的重大举措。项目的主要目标是建立一个适应21世纪需求的、充分体现基础教育性质和素质教育精神,促进每个学生全面发展、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主人的基础教育课程新体系。项目将涉及课程改革总体规划、课程目标、课程标准、课程结构、教材的编写与管理、课程实施、课程评价以及课程管理政策等各个方面,共分为以下子项目: 

  制定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是总体规划、设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纲领性文件。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其中涉及课程计划、目标、内容、实施、评价和管理等各个重要环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明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总的指导思想和基本任务,以及改革的要求、政策等。指导纲要的制定有赖于一系列重要的教育研究工作。 

  制定基础教育课程计划。基础教育阶段课程计划包括义务教育课程计划和普通高中阶段的课程计划,依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确定基础教育不同阶段学生的培养目标,各科目的设置、课时比例及实施要求,规定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课时比例。 

  制定基础教育课程标准。课程标准应在知识、能力、态度等方面体现国家对学生在基础教育阶段学习的基本要求。在课程内容的选择上应体现基础性,有助于学生的终生发展,反映现代化与时代发展的要求,加强课程的综合化以及课程与学生现实生活的联系。课程标准的制定应根据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有助于发展儿童的理解力和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要有助于建立促进学生发展的评价体系,有利于教师遵循教育的规律开展教育教学活动。 

  基础教育课程评价体系研究。课程评价体系在基础教育中起着导向和质量监控的重要作用。建立体现素质教育思想的基础教育课程评价体系是实施跨世纪素质教育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有力保障。应构建目标多元化、评价主体和评价手段多样化、既关注结果也关注过程的新型评价体系。该体系包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促进课程不断更新的评价体系。 

  基础教育课程管理体系的研究。为保障和促进课程对不同地区和学校的学生发展的适应性,我国将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体系,这对于实现基础教育课程培养目标,逐渐下放课程的管理权利,充分发挥各级教育部门和学校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课程资源(含教材)开发与管理系统的研究。教材是落实课程计划和实现课程目标的重要工具,是学生重要的学习工具。为了保证教材的质量,满足不同地区和学校对各种风格教材的需求,必须建立和健全教材的开发、审定和评估体系。丰富多样的课程资源是课程目标达成的基本保障,开发和利用社会各种课程资源,包括社区与自然中的课程资源,大学或科研机构中的课程资源,社会文化设施与机构,博物馆、文化馆、图书馆、科技馆中的课程资源,加强对这些课程资源的管理。对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与推广。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坚持“先立后破”、“先实验后推广”、“民主参与和科学决策相结合”的原则;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课程改革实验区,积极开展新课程的实验;对广大课程研究人员、实验教师及教育行政人员进行系统培训;建立教育部门、学校、教师、学生、家长以及社会各界关心并广泛参与课程改革的机制。 

  调整现行中小学课程计划与教学大纲。组织力量,按照素质教育的要求和党中央、国务院1999年召开的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调整现行课程计划和各科教学大纲,为过渡到新课程做好充分准备。 

  基础教育课程理论研究。为了促进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持续发展,迫切需要对课程基础理论进行跨学科的综合研究,为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供重要的理论基础和科学基础,保证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不断的改革与完善。 

  构建面向21世纪基础教育课程体系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课程设计、课程实施、课程评价、课程推广、课程政策等各个方面。要做到江泽民总书记指出的“每一个学校,都要爱护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帮助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保护学生的探索精神、创新思维,营造崇尚真知、追求真理的氛围,为学生的禀赋和潜能的充分开发创造一种宽松的环境。”就不能仅在课堂教学或教科书编写等方面做局部改革,缺少上述任何一个环节都不能使课程改革获得成功。因此,要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充分鼓励社会各界的广泛参与;在课程改革中建立起科学决策机制和科学管理机制,建立科学有效的工作机制和推进策略,最终形成一个开放的、能够随着社会发展而不断自我调整与更新的基础教育课程新体系,在基础教育阶段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工程第一阶段的任务从1999年正式启动,计划到2003年完成,大约需用五年的时间。1999年,主要进行项目的总体规划及组织,制定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组织制定义务教育阶段课程计划,组织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数学、外语课程标准和计算机指导纲要研究制定工作。2000年,主要完成义务教育阶段各门课程标准的征求意见稿,开始高中阶段课程计划、课程标准的研究工作,部分省、市、自治区确定首批课程改革实验区,部分课程标准开始实验,组织宣传与培训。完成对现行教学大纲、教材的修订。2001年,主要组织义务教育阶段课程计划、课程标准及与评价有关的实验,完成高中阶段课程计划、课程标准的实验稿,组织新教材的编写和实验。2002年,将主要组织实验区实验工作,完成并颁布义务教育阶段部分主要科目课程标准的试用稿,

组织新教材的实验。2003年,将根据实验情况对课程计划、课程标准进行评估与修改,组织新教材的审查,根据实验情况改进并完善新的课程评价体系、课程管理体系、课程改革支持体系,总结实验区经验,启动大面积推广新课程的工作。 

  二、具体项目 * 

  1.制定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 * 凡标有*的项目均属由教育部委托研究项目,不再组织申报。)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是总体规划、设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纲领性文件。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其中涉及课程计划、目标、内容、实施、评价和管理等各个重要环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明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总的指导思想和基本任务,以及改革的要求、政策等。指导纲要的制定有赖于一系列重要的教育研究工作。 

  1.1.现代社会发展及其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影响 

  1.2.调查研究、实地考察和文献资料比较研究 

  1.3.制定《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 

  *2.制定基础教育课程计划 

  基础教育阶段课程计划包括义务教育课程计划和普通高中阶段的课程计划,依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确定基础教育不同阶段学生的培养目标,各科目的设置、课时比例及实施要求,规定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课时比例。 

  3.制定基础教育课程标准 

  课程标准应在知识、能力、态度等方面体现国家对学生在基础教育阶段学习的基本要求。在课程内容的选择上应体现基础性,有助于学生的终生发展,反映现代化与时代发展的要求,加强课程的综合化以及课程与学生现实生活的联系。课程标准的制定应根据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有助于发展儿童的理解力和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要有助于建立促进学生发展的评价体系,有利于教师遵循教育的规律开展教育教学活动。 

  为形成各科目的课程标准,所有课程标准研制小组均需进行以下专题研究: 

  1.我国现行各科目课程实施现状分析。 

  2.各科目课程标准的国际比较的文献综述。 

  3.现代科学技术的最新进展及其对中小学课程发展的影响。 

  4.儿童心理发展规律及其与各科目学习相关规律的研究文献综述。 

  在此基础上,制定各科目课程标准的初稿,并进行调研、座谈,征求意见,形成各科目课程标准实验稿;并根据各科目课程标准实验稿编写各科目教材编写指南。 

  *3.1.研究与制定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3.2.研究与制定义务教育阶段课程标准(包括各课程《教材编写指南》) 

   *3.2.1.研究与制定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标准 

  *3.2.2.研究与制定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标准 

  *3.2.3.研究与制定义务教育阶段英语课程(小学选设)标准 

  3.2.4.小学1-2年级“综合课程”研究(凡标的项目已委托研究,但仍欢迎组织申报。) 

  3.2.5.研究与制定小学3-6年级社会课程标准 

  3.2.6.研究与制定小学3-6年级科学课程标准 

  3.2.7.研究与制定初中俄语课程标准 

  3.2.8.研究与制定初中日语课程标准 

  3.2.9.研究与制定初中物理课程标准 

  3.2.10.研究与制定初中化学课程标准 

  3.2.11.研究与制定初中生物课程标准 

  3.2.12.研究与制定初中地理课程标准 

  3.2.13.研究与制定初中历史课程标准 

  3.2.14.研究与制定义务教育阶段艺术课程标准 

  3.2.15.研究与制定义务教育阶段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 

  3.2.16.研究与制定义务教育阶段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 

  *3.2.17.研究与制定小学、初中研究性学习指南 

  *3.2.18.研究与制定关于对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指导意见 

  3.2.19.研究与制定义务教育阶段计算机教育指导纲要 

  3.2.20.研究与制定初中综合理科(自然科学基础)课程标准 

  3.2.21.研究与制定初中综合文科(社会科学基础)课程标准 

  *3.2.22.研究与制定农村初中“绿色证书”教育课程指南 

  3.3.研究与制定高中课程标准(包括各课程《教材编写指南》) 

  *3.3.1.研究与制定高中语文的课程标准 

  3.3.2.研究与制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 

  3.3.3.研究与制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 

  3.3.4.研究与制定高中俄语课程标准 

  3.3.5.研究与制定高中日语课程标准 

  3.3.6.研究与制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 

  3.3.7.研究与制定高中艺术课程标准 

  3.3.8.研究与制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 

  3.3.9.研究与制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 

  3.3.10.研究与制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 

  3.3.11.研究与制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 

  3.3.12.研究与制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 

  3.3.13.研究与制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 

  3.3.14.研究与制定高中计算机教育指导纲要   

  3.3.15.研究与制定高中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 

  *3.3.16.研究与制定高中研究性学习指南 

  *3.3.17.研究与制定关于对高中阶段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指导意见 注:小学、初中、高中思想品德、思想政治课程将另行组织专家研究制定。 

  4.基础教育课程评价体系研究 课程评价体系在基础教育中起着导向和质量监控的重要作用。建立体现素质教育思想的基础教育课程评价体系是实施跨世纪素质教育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有力保障。应构建目标多元化、评价主体和评价手段多样化、既关注结果也关注过程的新型评价体系,包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促进课程不断更新的评价体系。 

  4.1.国内外基础教育课程评价的比较研究 

  4.2.研制促进学生发展的评价标准、评价工具和评价方法 

  4.3.研制促进教师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的评价标准、评价工具和评价方法 

  4.4.研制促进课程不断发展的评价标准、评价工具和评价方法 

  4.5.制定基础教育考试指南 

  5.基础教育课程管理体系的研究 为保障和促进课程对不同地区和学校的学生发展的适应性,我国将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体系,这对于实现基础教育课程培养目标,逐渐下放课程的管理权利,充分发挥各级教育部门和学校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5.1.主要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政策比较研究 

  5.2.研究制定国家基础教育阶段课程管理政策 

  5.3.西北地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发展的研究与实验 

  5.4.西南地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发展的研究与实验 

  5.5.研究制定基础教育阶段地方课程开发与管理指南 

  5.5.1.《地方课程开发与管理指南》的研制 

  5.5.2.《地方课程开发人员培训手册》的研制 

  5.6.研究制定基础教育阶段学校课程管理指南 

  5.6.1.主要国家学校课程开发的比较研究 

  5.6.2.学校课程管理与开发的实验研究 

  5.6.3.《学校课程管理与开发指南》的研制 

  5.6.4.《学校课程管理与开发人员培训手册》的研制 

  6.课程资源(含教材)开发与管理系统的研究 教材是落实课程计划和实现课程目标的重要工具,是学生重要的学习工具。为了保证教材的质量,满足不同地区和学校对各种风格教材的需求,必须建立和健全教材的开发、审定和评估体系。 丰富多样的课程资源是课程目标达成的基本保障,开发和利用社会各种课程资源,包括社区与自然中的课程资源,大学或科研机构中的课程资源,社会文化设施与机构,博物馆、文化馆、图书馆、科技馆中的课程资源,加强对这些课程资源的管理。对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6.1.主要国家教材的比较研究 

  6.2.教材发展机制研究 

  6.3.建立国内外教材信息资源库 

  *6.4.制定中小学教材的编写与管理办法 

  6.5.中小学教材选用制度的研究、实验与推行 

  6.6.主要国家课程资源开发的比较研究 

  6.7.课程资源信息系统的研究与开发 

  6.8.《课程资源开发与管理指南》的研制 

  6.9.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 

  7.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与推广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坚持“先立后破”、“先实验后推广”、“民主参与和科学决策相结合”的原则;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课程改革实验区,积极开展新课程的实验;对广大课程研究人员、实验教师及教育行政人员进行系统培训;建立教育部门、学校、教师、学生、家长以及社会各界关心并广泛参与课程改革的机制。 

   7.1.编写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培训手册 

  7.1.1.编写教育管理人员培训手册 

  7.1.2.编写教师培训手册 

  7.2.课程标准的可行性实验(由该课程标准制定小组和实验区的行政人员、教科研人员及校长、教师共同承担。) 

  7.2.1.制定课程标准的实验方案 

  7.2.2.编写课程标准的教师培训手册 

  7.2.3.组织课程标准的实验 

  7.3.组织课程改革区域性实验 

  7.3.1.制定国家课程改革实验与推进方案 

  7.3.2.各省制定课程改革实验区实验方案并组织实验 

  *8.调整现行中小学课程计划与教学大纲 根据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组织力量调整现行课程计划和教学大纲,积极推进教学改革,为过渡到新课程做好充分的准备。 

  9.基础教育课程理论研究 为了促进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持续发展,迫切需要对课程基础理论进行跨学科的综合研究,为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供重要的理论基础和科学基础,保证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不断的改革与完善。 

  有关研究项目由研究人员根据多年的研究积累,同时考虑国家基础教育课程发展的需要提出研究项目的建议,并作必要的论证。经统筹规划后确定研究项目,并委托开展研究。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延伸阅读
· 农村成人:需要什么样的教育
· 中英甘肃基础教育项目掠影
· 上海:教委基础教育资源中心成立
· 河南科技大学推进创业教育系统化
· “四不靠”地区教育的困境和希冀
· 山东莱西:教育局建“局长在线”
· “绿色教育”构建教育公平体系
· 实现教育跨越式发展
· 上海电大成为上海市终身教育平台重要支撑
· 现代教育的双重使命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部委动态
·加强中小学校党建设工作
·做好普通中小学装备工作
·治理有偿补课和收受礼金
·高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
·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