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主线要明确:邓亚萍的三个学位
对此,中国运动员求学的“先行者”、姚明的体坛前辈邓亚萍,早已给出了成功的答案。
“我过去也经常问自己,如果退役不当教练的话,去做什么事情。我当时想着,跟大学生去竞争一个职位,是没有办法竞争过的,所以应该去读书,去充实自己提高自己。”
相关内容>>明星上大学,能否真的“不为文凭而读书”?
>>姚明正式入学上海交通大学 读书只为充实自己
>>“美国通”姚明入学交大 四六级能得几分引猜测
自己的弱点在哪里?什么样的学习才是自己所需要的?邓亚萍在投身校园之前,早已对此有着清楚而理智的认识。
做为曾经叱咤乒坛的“女皇”,邓亚萍并没有选择退役后去当教练,而是走上了长达十一年的漫长求学路。从清华大学到英国汉诺丁大学,再到英国剑桥大学博士,她分别拿到了英语、当代中国研究和土地经济学的三个学位。这三个不同的方向,都紧紧地和她个人的发展、工作结合在一起。
“一开始因为发现需要更多的语言跟别人的沟通,跟别人交流,然后能够才能胜任自己委员的职责,所以学了英语。当发现学完英语以后,光会说话还不够,还要知道怎么去说,说什么,能够让别人采纳,让别人认同,这就需要更多的知识。既要丰富自己的知识,同时还要更好地了解中国社会的变化,所以硕士研究生阶段,就做了中国当代的研究,研究的是中国社会妇女的变化和地位的发展。”
在做博士论文时,邓亚萍正在国际奥委会工作。她发现,有一只“无形的手”在后边推动着奥林匹克运动的发展。为何这么多的国家城市热衷于申办奥运会?除了政治因素、国际地位的提升,无疑还包括其中的经济效益。所以,邓亚萍的博士学位论文题目选择了《研究奥林匹克的商业价值》。虽然三个阶段都是不同的专业,但是其中的主线,始终贯穿在邓亚萍在国际奥委会服务的生涯里。
反观姚明,亦是如此。
一方面,他作为老板掌管着上海男篮,另一方面,他还得坐在课堂里上学。但这两者对姚明而言,却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从基础学起,以史为鉴,或许是为了更好地深入理解他在海外征战NBA、经营生活的人生阅历;选择新闻、金融、管理学科,则与“球队经营者”这个身份密切相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