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三十届学术年会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教育综述 > 综合新闻
高考难脱户口羁绊 非京籍家长呼吁取消户籍限制
2010-12-09    工人日报

字体大小:

  

 

户籍门槛难倒学子 (李法明 画)

  12月5日,报名参加2011年北京高考的考生信息准时封存。据统计,由于应届生源的减少,明年北京市高考统考考生预计将跌破8万人,再创新低。

  就在12月前后,在北京就读高三的非京籍学生要回户籍所在地报名参加高考。北京高考考生数量的涨跌,与他们无关。对于北京,他们“不是归人,是个过客”。

  他们的高考是“年年岁岁花相似”的故事。这似乎是一个老话题,重复、毫无新意,然而,今年又有些不同。在他们身后一向选择沉默隐忍、无奈接受现实的父母,开始团结起来,有一万多人共同发出响亮的声音——呼吁孩子在京高考权。

  截至目前,已有1.3万人在《取消高考户籍限制呼吁书》上签字,90%都是在北京工作的非京籍家长。这份呼吁书已被提交至教育部门,迄今为止并没有回音。他们仍然在不懈地奔走。“这个群体越聚越大,不聚起来,就没有声音。要争取孩子的平等高考权,有更多响亮的声音才有希望得到一个好的结果。”一位家长代表对记者表示。

  1.3万个签名与5次提交建议

  “我的孩子高一高二在全年级都是前几名,今年因为高考的事回老家报名,来回好几趟,孩子的情绪受到了很大打击,期中考试滑落到三十多名。”

  12月3日,几位在呼吁书上签名的家长聚在一起,讨论孩子的高考报名问题。赵女士向大家大倒苦水,孩子的成绩最近令她感到很头疼。

  唐婉芸风风火火地赶过来,她带女儿回黑龙江报名高考,刚刚回京。“回去三四趟了,要命的是北京和黑龙江的教材不是一个版本,孩子得提前几个月回去强化训练,可是北京这边的高中会考还有三门没有结束,我们只能等会考结束再回去,这样剩下的备考时间就不多了。”唐婉芸已做好最坏打算,如果成绩不理想就让孩子复读一年。

  刚给孩子在山东报上名的焦怀玲也在场,她告诉记者,孩子从1999年到北京读一年级,现在在通州三中上高三,为了争取孩子在北京高考,这半年她一直在四处奔走,“一开始时我们都满怀信心,想着用半年时间可能会做成这件事。”

  焦怀玲们的信心源自今年北京大部分地区小升初新规定,不分户籍,只要有学籍的孩子都可以参加推优、电脑派位。在此之前,几位家长代表向北京市教委递交了《关于小升初不分户籍电脑派位统一录取的建议》,上面有2200多位家长的签名。没人能说清楚北京今年小升初政策的松动与家长们的力争是否有关,但很多人坚信,这个改变来自于家长们的“不放弃”。于是,他们从中受到鼓舞,开始运作“取消高考户籍限制”这个项目。

  家长们认为要引起教育部门的重视,最有效的方法是征集尽可能多的签名。为此,从6月底开始,他们奔走于农贸市场、建筑工地、地铁口等地,征集签名,目前已有1.3万个签名。

  迄今为止,家长代表们已经向教育部门五次提交建议,在最近的一次(11月25日),除了呼吁书,还提交了一份《就北京市2011年度高考报名工作的紧急建议》。

  尽管没有得到回复,但是家长代表张建党认为,基本目的已经达到——有关部门已经听到了他们的声音,“递交建议本身效果有限,但可以通过这个活动造势,形成合力,希望能够引起有关部门对在京就读的非京籍孩子高考问题的重视。”

  难迈户籍门槛,无奈一声叹息

  为孩子争取在京高考权的家长中,有企业高管、小企业主、公司白领、建筑工人、小商贩……他们的职业、经济情况、社会地位迥异,然而,他们有个共同特征:没有北京户口。

  尽管“外来人员”、“流动人口”等称呼逐渐被“城市新公民”取代,户口依然像一座大山,静静地肃穆地伫立在那里。当遇到中考、高考问题时,没有北京户口的人们发现,怎样努力都翻越不了这座大山。

  能让孩子在北京读高中的家庭,一般说来经济条件都不错,家庭成员在北京的居住时间较长,比较重视教育。这其中,不乏拥有“绿卡”(北京市居住证)者,他们的孩子中考没有障碍,高考却难免尴尬。

  来自江苏的张女士的女儿通过电脑推优,就读清华附中初中部,她对记者说:“我女儿成绩特别优秀,我希望她从初中部直升高中部,然后考清华大学,按照现在的成绩应该没有问题。可是没有户口让我大伤脑筋。为了孩子将来能顺利在京高考,我甚至打听能不能把孩子过继给有北京户口的朋友”。

  而对于绝大多数农民工的孩子而言,初中就是北京基础教育所能容纳他们的极限,必须面临回原籍读高中,或者在北京带着高额赞助费四处找学校接收的选择。

  来自温州农村的丁璇6岁来京,去年中考考了527分,按分数能上北京最好的高中。可是由于没有北京户口,母亲章冬翠跑了几十家高中,赞助费都要4万以上,就在绝望时,二十二中破格收下她。全年级只有两名外地生。

  韩桂兰是向北京市教委递交《关于小升初不分户籍电脑派位统一录取的建议》的家长代表之一,得益于海淀区小升初的政策,她的孩子顺利地被电脑派位到地质附中。没高兴多久,她又开始担心孩子读高中的问题。她苦笑着说:“按现在政策,我交不起高额赞助费,三年后孩子只能回老家读高中。北京什么时间能为我们的孩子敞开高中大门呢?”

  媒体人黄钟把没有北京户口的外来人员称为北京的“移民”,谈到“移民”的孩子,他说:“没有北京户口,面对高考,清华工科博士和小摊贩的孩子的权利都是一样的有限。”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延伸阅读
· 北京市教委:非京籍学生仍不能在京参加高考
· 万余名家长五次上书呼吁外地考生在京高考权
· 专家:北京教育资源放开需细则完善 不可一刀切
· 北京市教委:专家将论证外地学生在京高考问题
· 北京市教委:非京籍生在京高考问题将进行研究
· 北京高考生今日网上模拟报志愿 相关注意事项看这里
· 北京高考英语听力首次模拟机考 考生需人脸验证
· 北京高考:数学题注重传统文化 文理科均考“围棋”
· 北京高考试卷运送全程GPS定位 增听力播放监督人员
· 北京2020年起高考不分文理 不少学校已着手调整课程考题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文献资料
·研究生课程建设加大
·教育法律修正案草案
·卓越教师计划改革项目
·《幼儿园园长专业标准》
·严禁任何形式就业率造假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