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二十八/二十九届学术年会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教育综述 > 综合新闻
全国关心下一代工作表彰大会22日在北京召开
2010-06-23    教育部

字体大小:

  纪念中国关工委成立20周年暨全国

  关心下一代工作表彰大会在京召开

  李长春会见代表 刘云山发表讲话

  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中央文明办22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召开纪念中国关工委成立20周年暨全国关心下一代工作表彰大会。会前,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会见全体代表,转达胡锦涛总书记对大家的亲切问候。李长春指出,多年来,中国关工委为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做了大量具体、生动、卓有成效的工作。老干部、老战士、老专家、老教师、老模范等“五老”人员具有丰富的人生阅历和深刻的人生感悟,是党和人民的宝贵财富。他们与青少年有着天然紧密的情感联系,在深入细致地对青少年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独特优势。李长春希望中国关工委进一步加强组织,充分发挥“五老”人员的积极作用,为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推动全社会精神文明建设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宣部部长刘云山出席会议并讲话。他指出,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引导广大青少年健康成长,是关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工程,是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的希望工程。希望各级关工委和老同志在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方面作出新的贡献,更好地引导青少年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增强爱国情感、树立远大志向、养成文明习惯,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弘扬者和实践者。希望各级关工委和老同志在弘扬革命传统方面作出新的贡献,更好地引导青少年了解革命传统、弘扬革命精神,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立志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希望各级关工委和老同志在营造有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社会文化环境方面作出新的贡献,加强对社会文化环境的监督,与社会各方面共同营造积极健康向上的社会文化氛围,促进广大青少年健康成长、快乐成长。

  刘云山强调,各级党委政府要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后继有人的战略高度,切实重视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把关心下一代工作纳入精神文明建设的总体布局。要努力为关工委开展工作创造条件,多关心老同志的身体健康,帮助解决实际困难。要大力宣传弘扬老同志关心下一代的先进事迹和崇高精神,推动形成全社会关爱青少年健康成长的良好氛围。

  会上,中国关工委主任顾秀莲作了题为《继往开来,科学发展,开创关心下一代工作新局面》的工作报告。大会举行了颁奖仪式。卢展工等32名同志荣获“全国关心下一代工作荣誉奖”,林若等55名老同志荣获“全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功勋奖”,曹鸿鸣等41名同志荣获“全国关心下一代工作突出贡献奖”,韩雅琴等1674名同志获得“全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上海市长宁区关工委等519个单位获得“全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刘延东、李源潮和许嘉璐、热地、孙孚凌分别参加会见或出席大会。

(记者 吴晶 刘奕湛)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延伸阅读
· 刘延东:做好关心下一代工作 促青少年健康成长
· 习近平:做好关心下一代工作关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 北京:2012年教育系统关心下一代工作会召开
· 我们的下一代需要更多美好的东西
· 教育部座谈会:改革创新推动关心下一代工作
· 全国教育系统关工委成立20周年纪念大会召开
· 中共教育部党组关于加强全国教育系统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建设的意见
· 人民大会堂良镛院士作报告学生为何睡倒一片?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获2015年度国家级科技奖励3项
· 全国政协十二届二次会议3月3日下午3时开幕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文献资料
·研究生课程建设加大
·教育法律修正案草案
·卓越教师计划改革项目
·《幼儿园园长专业标准》
·严禁任何形式就业率造假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