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三十一届学术年会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教育综述
试析中国当代道德教育内容的基础性构成
2001-12-20    叶澜

字体大小:

  其二,从个人的角度看,诚实守信,不仅本身是一种道德操守,而且它是孕育其他道德品行的基础,是预防邪恶私欲恶性膨胀的“保护神”。诚实,是一种坦荡的心境的展现,它建立在对自己需要的理性认识和对行为基本是非判断的基础上,是一种实事求是、不虚夸、不掩饰、用真实的力量去实现自己追求目标的选择。诚实是对他人人格的信任,是平等待人、人人间建立信任的基础。守信,是对自己承诺的践行,也是约定、协议能否转换成行为、实践的重要开端。守信一定关涉到对方,所以不仅是自尊,而且是尊重他人,有交往、合作诚意的直接表现。守信关系到人际关系的确立和维护,因而既是重要的,又是基础性的道德要求。

  “诚信”看起来要求不高,比起“仁爱”、“忠恕”、“和合”来似乎更低一些,但要做到并一辈子坚持实属不易。它几乎渗透到人的日常生活的一切方面,小到不说谎、守时等,大到对祖国、事业的忠诚与坚守。这正是“诚信”作为基本操守的实践性表现。

  道德教育核心内容的第二个层面是“责任心”。这是每个人应做到的“行事”之德。如果说“诚信”作为一种坚守的道德力量,那么,“负责”就是一种生产性的道德力量。责任感和负责的态度是行事能否成功的基础性条件,它能催生出智慧和能力,能促使人去做好事情,并因工作成功而感受到一种尽责和胜任的欢愉和满足,也正是在这种负责行事的过程中,提升了人的社会意识。

  常有的一种误解是:把“负责”只看作是对成人、职业人员的道德要求,因而,“负责”似乎与儿童、青少年无关,与家庭、公众活动领域无关。事实并非如此。负责是对每一个人在人生各阶段承担的多重角色的共通性道德要求。就以儿童来讲,只要他具有了角色意识和初步的行事能力,作为家庭的一员,就应帮助他认识作为子女和儿童应尽和可尽的责任,如对父母表示关爱、协助父母完成力所能及的家务、学会自我服务和自我管理以减轻父母的负担等等。作为小学生的少年儿童,树立学习的责任感和负责的学习态度,常常是促使他们意志力发展和保持积极学习态度的重要力量。这在独生子女已经成为中国家庭(尤其是城市家庭)基本状态的今天,显得特别重要。成人对家庭的责任和社会公共活动的责任之强调,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中,日益显示出其不可缺失性。社会越开放,越需要有负责的公众,民主管理、众多类型的“自治”都是以负责为道德基础。在社会生产和各种职业领域中,社会生产力越发达、分工层次或环节越多,越需要多方合作,越需要个体具有负责的精神,以此作为保证行事或产品质量的道德支持条件。任何高超的技术和深奥的知识,都不能代替责任感。

  除了对社会、集体、家庭的外部责任外,人还必须对自己的选择及行为负责。正如科恩所说的那样:“在前一种状况下涉及的是职责,而后一种状况下涉及的是道德义务”。⑥因此,对自我负责是这一道德要求的最高水平,也只有能对自己的选择和行为负责的人,才是具有独立个性的人。当今中国需要有这种既承担自己的社会责任,又对自我负责的独立的个体,这样的人能创造出一个富有活力的社会。

  “责任心”也许不比“牺牲”、“奉献”伟大,但它却与每个个体相关,显得更为平实与基本。

  “爱国”是道德教育核心内容的第三个层面,这还属“处世”的范围。之所以放在更高的一个层面,是因为这个教育虽然因自幼开始,但要直面道德问题还是在成人时期。把“爱国”(内含着热爱自己的民族)作为基本要求,一方面反映了个体与民族、与国家的生存关系,一个对自己的祖国和民族缺乏热爱的人,会成为“无根”的人。另一方面,“爱国”也是作为一个公民的起码道德。在当今经济全球化背景和各民族、地域文化广泛交流的情况下,把“爱国”当作“为民”之德来强调,其重要性和时代性是无须多言的。

  最后要提及的道德要求,涉及到每个人对待自己的生命和人生的态度,我们把它称为追求自我完善的“立身”之德。每个人降临到世上,都有生的权利。人作为有意识和逐渐生成自我意识的生命体,又时时要作出如何生的抉择。故而,“立身”之德的确对于人生具有重要的作用。在等级社会中,通常以出生的家庭背景和个体的社会地位来划分生命的贵贱,作为社会主义的民主社会,应坚决维护每一个生命体的天赋平等权。在教育中,善待生命,包括自己的生命和他人的生命,应成为“善”的教育的起端。毋自杀和滥杀,作为一种关于对待生命的限制性的“善”的要求,属于立身之德的下限。积极的“立身”之德就是在人生的实践中追求自我完善。这是人一生中不断发展的开放过程,是每个只要意识到并想创造一个有意义的人生的人都可以努力做到的事。追求自我完善,并不是要用同样的崇高标准去要求每个人,而是要求每个人在认识今日之我之不足的基础上,去创造一个较今日之我更为完善的明日之我;追求自我完善,并不是闭门思过、静心养性,而是在积极的人生实践中,不断地学习、反思、重构、再实践;追求自我完善,并不是洁身自好、远离社会,而是用发展性的生命去创造社会的进步和实现幸福的人生。在当今中国社会进入小康,物质生活的丰富和自动化的技术越来越多地进入生产、工作和生活的个人领域,对人的体力付出、生活艰苦等方面的挑战越来越少的背景下,保持人生精神上的奋发和向上的追求更显重要。如果人的精神生命也“软”化、趴下了,那么无论是世界还是个人,都不会再有人性的辉煌。

  注:

  ①道德教育,解放后在教育学界历来有广义和狭义之解。广义包括政治教育、思想教育和品德教育。在政府文件中通称的“德”,常作广义解。狭义是专指与个人品行、德性相关的教育。本文所言的道德教育是指狭义的德育,不包括政治教育和思想教育,但并非认为后者不重要、无须研究。

  ②黄向阳著:《德育原理》,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三章,第41~44页。本文引用只是在存在这些观点的意义上用,并不等于都赞同这些分类。

  ③《辞海》(中),上海辞书出版社,第301页“道德”条目。

  ④⑤转引自王正平:《道德建设:市场经济的一种支持性资源》,《光明日报》2001年6月16日。

  ⑥科恩著,佟景韩等译:《自我论》,三联书店1986年版,第459页。

  [作者系华东师范大学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所所长、教授。上海200062]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延伸阅读
· “内”“外”结合才是出路
· 西藏教育:从零开始的跨跃
· 教育博客的实践反思与未来展望
· 11项优 佛山成第二个广东省教育强市
· 教育部第五批援疆干部即将启程
· 发挥教师教育优势 加快师范院校发展
· 三部委要求宣传好农村义务教育两免一补政策
· 从0到1010:西藏教育历史大跨越
· 教育、科学发展观与健康成长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文献资料
·研究生课程建设加大
·教育法律修正案草案
·卓越教师计划改革项目
·《幼儿园园长专业标准》
·严禁任何形式就业率造假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