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美娜:在今后的工作中,应尽量作到需求驱动,避免金钱驱动、技术驱动。目前很多高校开展网络教育,在为构筑我国终身教育体系、形成学习型社会做贡献,但在具体问题上,就往往受经济利益的驱动或其它因素的干扰。如前一阶段网络学院招收大量的高中生,虽然这一问题现在得到了抑制,但这暴露出一个问题,就是没有切实从学习者角度考虑问题,没有研究他们是否适合这种学习环境、学习方式。另外,现在一提远程教育市场化运做,就跟经济利益挂钩,这是不全面的。其实市场运作的关键点是与需求挂钩,需求驱动,即从整个社会发展的需求、学习者的需求出发,如研究市场现在需要什么样的人才、紧缺什么样的人才,研究新专业的创建、旧专业的发展、职业的变化、人的持续发展等。只有需求驱动,才能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这一点对远程教育而言,是十分重要的。除要避免金钱驱动外,还一定要注意避免技术驱动倾向。远程教育不应该以用何种技术来区分先进和落后,也不要把现代技术和传统技术对立起来。现在,我们经常谈到的对远程教育的分代,是从技术角度考虑的,但从社会的发展来说,应该是从满足需求的角度出发。一般而言,远程教育满足了个性化、个别化学习的需求,但早期的远程教育对人的需求满足程度较差,而现在对人们在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学习媒体、学习资源、学习地点、学习时间等不同的需求满足程度越来越高……
记者:对于任何一门学科而言,只有采用科学的方法,研究、实践工作才可能取得实质性的进展。对于远程学习者研究,我们应该采用怎样的方法?
丁兴富:在21世纪,将有几大趋势:一是大脑科学、认知科学、学习科学将有较大的发展,人们对人脑的秘密、人的认知、情感、心理活动的了解将更进一步。二是人们将越来越关注对早期教育的研究,如人的早期智力、接受的早期教育在个体成长、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地位如何?是否还有潜力有待挖掘?如何挖掘?教育和心理研究工作者之所以选择儿童作为研究对象,是因为儿童的大脑、认知和情感世界正处于不断成长、发育和开发之中,可塑性强,更适合作为研究、观察和实验的对象。我们现在倡导的终身教育理念,就是要将传统的学校教育向两端延伸,一方面向成人、老年方向延伸,一方面向儿童、幼儿早期教育方向延伸。三是对成人教育的研究与关注力度越来越大。对成人的非学历教育、继续教育的研究,当前还比较薄弱,应该成为以后的一个研究重点。因为人的平均年龄已经超过70岁,人生的三分之二处于成人阶段,需要终身学习。四是对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学习、学习者的研究将越来越深入。如对信息技术文化下,学习者的学习动机、学习策略,自组织、适应性等问题的研究。
针对这些发展趋势,我想我们一方面应该及时关注、跟踪国际上的新潮流,将新的研究成果及时介绍到国内,另一方面,我们要关注国内广大的教育群体,注重对我们自己的实践经验的总结、提炼、升华,并在理论指导下,自觉、主动地做一些更深层次的实验。这就需要国内多个学科的专家一起共同努力。
乌美娜:在研究工作中,要注意用科学的方法进行学习者分析。比如,信息搜集的方法要科学,要能真实反映出学生的情况。分析的内容应包括:对学习者一般特征的分析,如学习者的年龄、性别、受教育情况、家庭情况、学习条件、生活场所、基本能力(如阅读能力、听说能力)、宗教信仰等等;对学习者的学习动机进行调研,如他们为什么要学习,这些学习与他们的工作和生活有何关系,他们想获取什么,他们的担心是什么;对学习因素的分析,如学习者的学习信念、学习风格、学习技能及进行开放学习的经验;对学科背景的分析,如学习者具有什么样的预备知识、有哪些相关的个人兴趣、有些什么错误概念及与学科不相适应的学习方法。除此之外,我们还应切实考虑远程学习者经常遇到的问题,努力寻求解决之道。如远程学习者普遍具有来自家庭的压力、工作与学习的矛盾、缺少自主学习的空间、缺少学习资源、缺乏交流而产生的孤独感、缺少自信心、没有不受打扰的学习时间、没有时间接受辅导等等。
记者:一提学习者研究,很多人都认为是专职研究人员的事情,是某一特定时期的需要,比如教材设计时、学习开始前。您对这一问题怎么看?
李林曙:我想我们每一个人都应在自己的工作中、从不同角度进行学习者研究。对于学习者的研究,决不是我去研究,远研所的专职研究人员去研究,也不是你去研究,不是写几篇文章就行的。实际上,大家都应有这个意识,不断在实践过程中,根据学生的需要,根据学生的状况,不同的人从不同的层面、角度去研究。比如,老师研究学生获得知识的能力怎样,需要什么,怎样去帮助学生;管理人员研究工学矛盾怎么解决,怎么提供弹性制度;你们媒体考虑怎样通过论坛、新闻媒介等,促进某方面成为焦点,让大家重视研究……
乌美娜:对学习者的分析应该贯彻到整个远程教学过程的始终,贯穿到各个环节的工作中。比如说:
在为学生提供学习资源时,要重视对学习者进行研究,了解他们学习的场所、时间、能够用什么样的资源,有多少时间可以利用,对学习中心、学习设备的使用是否方便,能否得到人力资源的支持,学费由谁支付……所有这些都会涉及到学习者对学习的态度。在设计教材时,就必须了解到学习者有多少时间可以学习。在国外,对这方面十分注意,强调设计的学习模块不要太大,使学生花费较少的时间就能完成学习任务,让学生经常有一种成就感,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例如,在印度开放学校,制作教材时,因为考虑到学生心理、学习兴趣等因素,每本教材都很薄。另外,针对印度妇女没有很好的学习条件和爱唱歌的特点,把学习内容编成歌曲,让妇女在地头、在家里学唱歌的过程中,学习科学文化知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