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二十八/二十九届学术年会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教育观察
女大学生就业难在哪
2016-12-20  中国青年报  

字体大小:

  随着今年秋季校园招聘进入尾声,女大学生就业问题再次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近日发布的《2016中国劳动力市场发展报告》(以下简称《 报告》)显示,仅在大学生初次就业率上,近两年男大学生比女大学生要高10个百分点,女大学生的就业形势依然严峻。

  对此,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就业促进司统筹就业处处长杨颖琳表示:“从我们现在调研和了解各方面的情况来看,女大学生就业难,首先反映的第一个环节就是应聘和招聘过程中,她的主观感受是受到了歧视,感觉更加困难。”

  不仅如此,《报告》显示,女性的劳动报酬仍然低于男性。去年,男性大学生平均薪酬为4351元,女性大学生为3896元,两者相差495元。

  为什么女大学生的就业难问题一直得不到改善?从《报告》可以看出,硕士及以上女大学生群体正在壮大。女性大学毕业生如今已成“半边天”态势,比例在51%左右,女硕士毕业生从1998年的1.2万人到2015年的25.4万人,占比从1998年的29.8%增加到2015年的50.9%,年均增速达到了17%,女博士毕业生年均增速则为20%。

  女大学生对就业条件的要求高于男性,也是女性就业更加困难的重要原因之一。《报告》发现,从行业上看,女性大学毕业生就业率最高的4个行业依次为教育、医疗与护理、住宿和餐饮、商业零售,尽管国有企事业单位不断改革,但是民营企业对女大学毕业生的吸引力仍然较弱,政府机构、科研单位的工作相对稳定是很多女大学毕业生更加青睐的主要原因。

  然而,《报告》显示,从期望就业行业来看,“希望进入国有企事业单位”的女大学毕业生比例为38.7%,比男大学生的比例高出了7.1个百分点,但是从实际就业去向来看,女性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愿望和就业结果并不匹配,分别有31.2%的男性和29.6%的女性大学生进入了国有企事业单位。

  从期望就业地域上看,“希望在接受高等教育所在地获更发达城市就业”的女大学生较男大学生的比例也更高,有84.2%的硕士以上学历和67.3%的本专科学历女性毕业生希望在学校所在地或更发达城市就业,而这一比例在男大学生之间为80.1%和63.1%。

  为何会出现女大学生的就业困境,杨颖琳认为,“原因有很多,当然主要是用人单位对女性劳动者生育,以及未来的照料家庭和孩子的负担影响工作的问题。另外,有的用人单位认为在有些行业、有些领域,男性劳动者可能更具有优势,导致女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难度增大。”

  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劳动经济研究所所长、中国劳动经济学会会长张车伟认为,女大学生就业难是目前女性在性别平等方面面临的巨大挑战之一,“其中高学历的女性就业更加困难成为趋势,还有更进一步严重化的可能。一些男孩主导的优势学科,女孩也在不断渗入,而在女孩过去传统的优势,如语言、教育等文科专业,现在恨不得绝大部分都是女生”。

  对此,《报告》指出,除了在高等教育上增强女性的职业竞争力、提高女性的社会参与意识和性别平等观念,优化人才需求环境、完善社会服务机制依然是解决女大学生就业难的重要途径。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王大树建议,可以从减轻用人单位用工成本的角度上改善女大学生就业困难的问题,促进男女平等。“首先要将用人单位之前承担的过多的职工生育成本转移到国家社会保障上来,减轻职工生育造成人力成本压力,由政府承担起原本缺失的社会服务体系”。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延伸阅读
· 女大学生在网络平台贷款惹纠纷 被“裸照”要挟
· “女大学生”为什么总是被消费
· 全国妇联:超八成女大学生遭遇就业性别歧视
· 调查:女大学生就业平均投44份简历得一个offer
· 女大学生“裸条”借贷照片被贩卖
· 37名女大学生返乡创“洮宝”
· 数据显示全国在校女大学生超出男生64万
· 全国妇联权益部称支持女大学生向性别歧视说不
· 北京一女大学生过街天桥跳下身亡 遗书称压力大
· 当代女大学生要有意识培养双性化人格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部委动态
·加强中小学校党建设工作
·做好普通中小学装备工作
·治理有偿补课和收受礼金
·高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
·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