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商业的雾霾,遮蔽了传统文化的光华
日前在采访中央戏曲学院副院长周龙时,他的一番话很耐人寻味:现在许多人打着“向传统文化致敬”的旗号,来“玩”一把。玩什么?玩晚会、玩电影!怎么玩?在其中糅杂了不少传统文化的元素,但可惜,浮于形式,简单地将各种文化元素与符号拼接在一起。传统文化的传承与表现是一件严肃的事情,在未能真正了解、把握传统文化内涵的基础上滥用文化符号,是“玩”,更是亵渎。
周龙的话,体现出一位从小便接受传统国学、中国戏曲教育的学者的忧思,也折射出当前一些人滥用传统文化的令人忧虑的现状。
2013中国·吉林第十八届房屋展示交易会上,有房产商家聘请身高1.82米的一对性感女模展示人体美,吸引了众多市民驻足观赏拍照。但是,真的美吗?身材高挑的女模特身穿火辣的比基尼泳衣,头上却戴着京剧的头饰,胸部上还印着京剧脸谱。这样的创意,到底是在向传统文化致敬,还是在“糟蹋国粹”,网络上网友们展开了激烈的讨论。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比基尼京剧”刚刚落幕,网上又疯狂流传“裸体京剧”:没有了斯文的老生、威严的武生、庄重的老旦与精巧的花旦,可见的是一组以京剧为造型,但个个袒胸露乳的摄影作品。这组被命名为“裸体京剧”的剧照在网上流传后,立刻引发了网友对于国粹、艺术和文明等问题的思考和讨论。
类似的现象还有许多,曾经一度在屏幕上大行其道的古装剧就被许多学者质疑,里面有多少是在呈现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精髓,呈现人心向善的美好,又有多少是在呈现尔虞我诈、钻营算计的晦暗。这些以向传统致敬为名的编剧与导演可曾想过,荧屏前祖国未来的花朵们,将会从这样的传统文化作品中,学会怎样的为人之道?
还有学者一针见血,当下,一些人擎着传统文化的旗帜,所做之事无关品位、无关道德、无关智能,所有的衡量标准,都是利益。这些人不仅对传统文化缺乏起码的敬重,而且毫无顾忌地贬损糟蹋,令人叹息。
用建设的心态,善待传统文化
“国学热”兴起的原因在于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当然,一个国家也必须找到并尊重自己的传统,找到自己是谁,这是一种自信的必然。李山强调,“但传统文化的恢复,不能以‘老学究’的方式继承,而是应该从全局上、从大文化的角度找到独属于我们自己的传统文化的脉络,在这个基础上进行建设性的继承、建设性的吸收,吸收外来文明,继承传统文化。”
还有学者指出,中医讲究望闻问切,用个性化的方法为患者提供治疗,传统文化也是如此,诸子百家观点颇多,但也并非全都适合每一个人。通过实践,不断地通过历史筛选,不断地进行个性化的理解,不断地结合现代社会发展做出新的阐释,才能让传统文化跟上时代的步伐。
山西大学倪宁教授认为,要在生活中实践传统文化精神,才能传承传统文化,释放传统文化的魅力。“传承传统文化与每一个人都息息相关,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就像在春节,相比过去,已经失去了很多文化的内涵,演变成了简单的吃饭和聚会。其中有很多文化的因子值得我们继承下来,比如通过祭祖缅怀先人,其中的内涵是教导今人更加珍惜现实生活。”
陆玉林教授说,“传统国学依赖于实践上的创新,传统文化发展到现在,一代又一代人通过不断的理解和创新,文脉才能得以延续。这体现出了一个民族的担当精神,这是成年人需要肩负的责任,中国形象、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的文化才能形成,民族自信心和文化软实力自然而然就建立起来了。”
当然,还有更多的学者强调,传统文化是民族瑰宝,影响的是人的头脑与心灵,它对人的滋养,无法用数字、用金钱来衡量。而一旦传统文化裹挟了太多利益的渣滓,所造成的恶果,将是对一代人心灵的毁坏。(赵婀娜 章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