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大力气办好农村中小学,就应当遏制这种无视农村教育生态的实际“一刀切”,避免办学重心上移、办学规模过于集中等现象,将办学重心适当下移,构建不同类型、不同规模学校合理并存的农村教育格局,提振农村中小学的精气神。
优质教育资源不足始终是困扰农村教育发展的核心问题。而有效扩大农村优质教育资源的关键,在于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和支持力度。应坚持农村教育的重中之重地位,逐步完善农村教育经费管理机制,着力解决投入政策落实不到位,资金使用管理不规范,抽回、挤占、挪用教育经费等制约农村中小学健康发展的核心问题,切实加大农村中小学投入。
在义务教育阶段,就近入学的原则应当坚持,在此基础上给群众提供选择机会。基于县、乡、村的不同特点,基于学校服务半径、服务人群和学生上学单程时限等因素的综合考虑,不同类型、不同规模学校的合理并存不失为一种现实的选择。要进一步加强对村小、教学点等农村小规模学校的扶持帮助,在教育成本和教师编制等方面建立特殊保护政策。
此外,还应大力加强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优先提高农村中小学教师待遇,设立农村教师专项津贴,创新农村中小学高素质教师补充机制,使优秀教师在农村能够进得来、留得住、用得好,促进农村中小学师资均衡。(作者汪明为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基础教育研究室主任、研究员)
推荐专栏>>基础教育:基教新闻 海外情况 基教研究:发展研究 教学研究 课程研究 专题研究
>>教育新闻:综合新闻 学前教育 高教新闻 职教新闻 教师新闻 考试新闻 就业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