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二十八/二十九届学术年会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教育观察
“世界一流”怎样炼:大学应摆脱留学依赖
2011-08-26    人民日报

字体大小:

  甘阳中山大学博雅学院院长、教授

  核心阅读

  摆脱对留学的过度依赖,这才是建设一流大学的根本目标。否则长此以往,中国大学永远无法摆脱靠别人为自己培养人才的状况,只能沦为西方大学的附庸藩属,无论学术成果有多高,国际排名有多靠前,也只能是二流、三流大学

  100年前,老一辈的教育家就强调过,我国大学不可过分依赖欧美为我们培养人才;100年后谈建设“一流大学”,仍要重申这一观点,那就是逐步摆脱留学归国人才依赖,树立中国大学的文明自信,独立自主地培养人才。因为这乃是建设一流大学最根本、最核心的问题。

  这一点,老一辈教育家早有论述。胡适曾讲过,“留学当以不留学为目的”,“使后来学子可不必留学,而可收留学之效”。在那样内忧外患的时期,他们的文明自信从来没有丧失过。美国在19世纪整个100年,也派了大量留学生赴德。但从20世纪初开始,美国绝大多数的大学人才都是自己培养的。

  因此,建设一流大学,首先得树立这样的自信:让那些留学回来的人才,在本土培养出和自己一样好甚至超过自己的学生,从而逐步形成自己的师生传承和学术传统。

  反观现在,尽管我们的国力和环境远远优于过去,但这个终极目标,似乎已被人遗忘了。大学主政者过分强调从国外引进现成的人才,而忽视了本土人才的培养;名牌大学更是“非海归博士不招”,花费大量金钱的同时,还压抑了本国博士成长的空间。

  摆脱对留学的过度依赖,这才是建设一流大学的根本目标。否则长此以往,中国大学永远无法摆脱靠别人为自己培养人才的状况,只能沦为西方大学的附庸藩属,无论学术成果有多高,国际排名有多靠前,也只能是二流、三流大学。

  举例来说,如果有朝一日,北大、清华培养出来的博士生越来越吃香,受到哈佛、牛津等的竞相聘请,我们大概可以说,北大、清华进入了世界一流大学的行列;反之,如果北大、清华博士不但得不到世界一流大学的青睐,甚至也得不到国内一流大学的聘请,而只有资格在中国的二、三流大学任教,那么意味着,北大、清华本身已下滑成了二流、三流大学。

  当然,树立自信,不是空喊口号,要一步步脚踏实地做出来。具体来说,当前应该着重的,不是花高价直接从海外引进博士,而是主要面向国内博士招聘,同时制度化地为他们提供出国研究的机会,并施以严格的学术管理。我相信,长期坚持下去,就有可能在二三十年后,初步形成我国大学的内在凝聚力和学术传统,摆脱对留学归国人才的过度依赖。

  在此过程中,还要防止两个误区。第一,我并不是说,现在马上结束留学状态。不得不承认,我国大学与欧美大学尚有较大差距,短期之内,海外引才仍是非常重要的,但引才的目标要明确:让海归人才实实在在地服务于中国大学,逐步形成培养与自己相当人才的能力,有计划、有目的地缩短与西方大学的差距。这个目标要是连想都不敢想,建设一流大学就永远是空谈。

  第二,摆脱对海外人才的依赖,并非意味着闭关自守,正相反,意味着更加开放的交流和更加广泛的合作。只不过这种交流合作是建立在文明自信心态上的,而非文明自卑心态上的崇洋媚外。(记者 贺林平整理)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延伸阅读
· 美多所大学报告中国学生减少 校方感到担心
· 留学:“不差钱”背后的文化交流互鉴
· 西安渐成留学人才 回国创新创业首选地
· 教育部发留学大数据:中国成亚洲最大留学目的国
· 2018留学风向观察
· 李克强:鼓励留学人员回国创新创业
· 父母学历高,孩子更爱留学?
· 教育部:我国已成为亚洲最大的留学目的国
· 亚洲国家成为留学新选择 "小语种"成了新"热门"
· 海外学子要小心这些留学陷阱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部委动态
·加强中小学校党建设工作
·做好普通中小学装备工作
·治理有偿补课和收受礼金
·高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
·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