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二十八/二十九届学术年会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教育观察
王善迈:靠什么遏制“权钱择校”
2011-05-16    中国教育报

字体大小:

  应加大力度缩小同一行政区内基础教育,特别是义务教育的校际教育资源配置和教育质量差别,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目标。完善基础教育尤其是义务教育的入学制度。对实施基础教育的学校,其入学和财务状况必须公示、公开、透明。支持民办学校提高质量和效率,最终实现“择校找民校”。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 王善迈

  我国现行的基础教育公立学校的入学制度,义务教育为“就近入学”,普通高中为“考试入学”,这一入学制度体现了入学机会的相对公平。

  在现实中,违反上述制度规定的各种形式的择校现象在一些地区普遍存在,且愈演愈烈,其中“以权择校”和“以钱择校”最为严重。“以权择校”有多种形式,如有些公职人员利用公共权力安排子女或亲朋好友子女进入优质学校就学,有关机构或企业以共建形式为子女获取入学机会等。党政机构握有的权力是公共权力,党政机构和国有企业拥有的资源是公共资源。公共权力和公共资源只能服务于社会公共需要,而不应满足握有公共权力的少数人的需要,否则就是一种权力腐败。“以钱择校”媒体多有披露,政府也采取了相关措施,但效果不甚明显。各种形式的“以钱择校”实质是以货币与入学机会交换,或以货币购买分数与入学机会交换。

  “以权择校”和“以钱择校”的后果,第一,严重影响教育公平,少数人可以为子女获取优质学校的入学机会,享受优质教育服务,而大多数无权无钱的阶层,则不能获取优质学校的入学机会,享受不到优质教育服务。第二,加剧了已经存在的行政区内同级学校间教育资源的配置和教育质量不均衡,形成“马太效应”。第三,不利于社会分层流动。由于少数人通过权力和金钱获取了优质教育机会,导致社会分化和分层固化,从而影响社会稳定与和谐。第四,有损党和政府的形象和公信度。

  基础教育阶段择校的重要原因,首先是我国长期以来人财物等公共资源向“重点校”倾斜,从而导致同一行政区内同级学校间教育资源配置和教育质量严重不均衡,优质教育资源稀缺。尽管中央和地方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缩小校际差距,扩大优质教育资源,但长期形成的校际差别难以短期消除。其次,已有的入学制度不健全,执行和监管不力,对违反入学制度的单位和个人没有相应的惩罚制度。

  择校应当说是居民的权利,居民选择优质学校让其子女享受优质教育服务无可非议,问题在于“以权择校”和“以钱择校”。美国实施义务教育年限是13年,从学前教育最后一年至高中教育,公立学校入学方式基本上是按学区就近入学。上世纪80年代以来,联邦政府和地方州政府开始鼓励择校,其主要方式是“教育券”和“特许学校”,目的是引入市场机制,鼓励学校间竞争,以提高公立学校的质量和办学效率。但无论是“教育券”或“特许学校”,其教育经费全部来自政府拨款,从制度规范来说公立学校不允许收费择校,也不允许权力择校。

  为遏制择校现象,从政府来说,首先应加大力度缩小同一行政区内基础教育,特别是义务教育的校际教育资源配置和教育质量差别,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目标。省区间、县市间、城乡间基础教育均衡问题是一个长期问题,有赖于区域间、城乡间经济社会发展均衡发展。其次,完善基础教育尤其是义务教育的入学制度,明令禁止“以权择校”和“以钱择校”,逐步取消普通高中入学的“三限”政策,对违反入学制度的单位和个人应依法惩罚。再其次,对实施基础教育的学校,其入学和财务状况必须公示、公开、透明,这是学生家长、媒体、政府监管的前提。最后,支持民办学校提高质量和效率,最终实现“择校找民校”。

  应加大力度缩小同一行政区内基础教育,特别是义务教育的校际教育资源配置和教育质量差别,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目标。完善基础教育尤其是义务教育的入学制度。对实施基础教育的学校,其入学和财务状况必须公示、公开、透明。支持民办学校提高质量和效率,最终实现“择校找民校”。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延伸阅读
· 择校退烧,公平升温
· 北京化解“择校热” 小学就近入学率达94.50%
· 52名高中生毕业证无效 学校曾收择校费承诺有学籍
· 各国择校观:你知或不知,大学的梯度就在那里
· 择校治理成效明显 满意度喜忧参半
· 两会热点:择校,有解还是无解?
· 江苏南京:倒逼机制降低择校比例
· 小升初择校“重灾区”咋样了
· 教育部"组合拳":在"择校冲动"强烈城区推多校划片
· 教育部:在“择校冲动”强烈城区推多校划片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部委动态
·加强中小学校党建设工作
·做好普通中小学装备工作
·治理有偿补课和收受礼金
·高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
·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