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育的重要性与特殊性没有被广泛认知
由于缺少对儿童世界的深入研究和科学认识,中国的儿童教育概念还停留在“教”知识、道德、技能的层次上,即从外部向儿童灌输大量信息。而且,人们容易惯性地认为幼儿园就是为小学学习知识做准备,提前学习小学内容有益而无害。然而,从早期教育和中小学教育从属于不同教育机构的发展历史可以发现,与中小学教育依赖于社会效能论相比,幼儿园教育教学更多地依赖于发展理论。幼儿期是一个充满生命活力、蕴藏着巨大发展潜力和具有很强可塑性的重要发展阶段,然而又是一个非常脆弱、非常容易被外界环境影响的时期。幼儿园教育如果无视幼儿个体身心发展的需要,不考虑幼儿的内在需要及其发展水平和特点,而只是强调社会需要和知识学习,那么,幼儿园教育势必会失去自身的教育地位与价值。
作为人类个体受教育的起始阶段,幼儿期是培养孩子的兴趣,让孩子拥有自由想象的空间和健康、轻松的心理状态的最佳时期,是享受童年快乐不可回复的阶段。违背学前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和学前教育规律,过早强制灌输知识,不仅增加了孩子的生理和心理压力,而且容易使孩子从小产生厌学和恐惧的情绪。死记硬背的训练方式不仅扼杀孩子的想象力,而且限制孩子发散思维的发展。
思想家卢梭在两百多年前就曾说过:“大自然希望儿童在成人以前就要像儿童的样子。如果我们打乱了这个秩序,就会造成一些早熟的果实,它们长得既不丰满也不甜美,而且很快就会腐烂。”我们给孩子的最好教育是顺应天性,引导发展。在幼儿游戏、探索、发现、体验的快乐童年生活中,培养儿童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童年的快乐是幸福人生所必不可少的。精神分析学家弗洛伊德经过研究证明,童年的经验对人格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我们不能为了遥远的未来牺牲幼儿今天的快乐。没有今天自由游戏、享受童年快乐的儿童,就没有明天活泼开朗、富于创造的成人。
幼儿教育“小学化”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因此,幼儿教育“去小学化”也必将是一个宏大的系统工程。当前,学前教育是基础教育发展中的“短板”,对学前教育的投入一直没有真正纳入公共财政投入体系,公共财政的公共性没有得到充分体现。我们期待,随着国家整体改革的深入,学前教育的重要性和特殊性能够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政府对学前教育的发展有更多的投入与监管,幼儿教师的入职门槛、专业化水平不断提高,幼儿教育将步入健康有序的发展轨道。(姚伟 索长清 作者单位:东北师范大学,姚伟系东北师范大学学前教育学院院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