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二十八/二十九届学术年会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学前教育 > 学前新闻
选择高价机构“早教”,还是回归传统家教?
2010-04-13    新华网-羊城晚报

字体大小:

 

资料图片

 

  80后爸妈很纠结

  上不上早教,这是一个问题。

  随着80后爸妈的粉墨登场,传统教育淡化,西方模式盛行,五花八门的以“早教”为名义的机构教育正在刺激着现代家长的神经。但是也有不少家长,在孩子幼年时坚持以自己教育为主,因为他们坚信只有家长才最了解自己孩子的教育需求。究竟哪种方法更适合幼儿的成长呢?羊城晚报记者为此进行了一番探寻。

  早教机构:我们环境好更科学

  焦妈妈在女儿4个月大时,便把她送进了一家高端的早教机构接受训练。9个月后,焦妈妈惊喜地看到女儿身上发生的奇妙变化。比如说,由于有老师的引导,女儿自己慢慢学会认识、体验、探索、玩耍,性格变得自信,开朗,见人喜欢打招呼,也非常懂规矩。6个月大就能跟着音乐打节拍,节奏感很强。

  记者在珠江边一家大型的外资早教机构看到,在小班课堂上,老师、家长和孩子配合十分默契,大家围坐在一起,亲密互动,孩子们都表现得十分投入。老师唱歌、家长和小孩跟着打拍子,有几个月大的宝宝已经能够挣脱家长,自己敲打起节拍。早教机构还为0至3岁的儿童设置不同程度的课程,主要是音乐、艺术和游戏。

  机构老师强调,“我们不教音乐,不要求孩子会唱什么歌,但是会让孩子感受音色的区别。我们不教画画,但是会不断想办法激发孩子自由创作的热情。”老师还表示,孩子没有对错,关键是如何引导。如果他不参加活动,证明该活动对他没有吸引力,那么我们就要给他变换另一个环境。

  早教项目看似简单,其中也有许多学问。老师说,在课程设置上有部分内容重复,但会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孩子赋予不同的含义,培养的是小孩的自信心。比如吹泡泡这个简单的游戏:学阶一,让孩子学会感受;学阶二,孩子视线会随着泡泡移动,训练孩子的视觉;学阶三,孩子会努力踮起脚去碰触,训练孩子的平衡力和协调性;学阶四,让宝宝发现,用不同方法弄碎泡泡,用手去戳、用脚踩、用脑袋顶都可以,这就是在训练孩子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依次往后,孩子的想象思维、逻辑思维都会得到训练。

  然而,早教机构收费昂贵是个不争的事实。据广州某早教机构教务总监Jessie介绍,课程收费平均约100元/节,一套课程包下来每年需要将近一万元。“毕竟我们的成本非常高,因为教具大多是从国外进口,一套要45多万元,而专业教师的工资占了我们收入的40%。”

  对此等“奢侈教育”,不少家长望而却步,但也有家长认为值得。“3岁定终身,如果你有投资孩子教育的心理预期,就不会觉得贵了。”

  家长:我们最懂孩子的教育需求

  和机构早教相比,传统家庭教育更源远流长,很多家长也坚信不疑地沿用着这种做法。这些相对“保守”的家长认为,早教固然有必要,但关键还是要靠父母来执行,如果父母有自己的教育理念,完全没必要把孩子送到早教机构。

  在媒体工作的邓妈妈,主张以父母言传身教为主的家庭教育,对女儿妞妞早教的(非技能型)训练,都是自己手把手教起来的。比如教妞妞学心算,邓妈妈就会跟女儿玩起“买菜”的游戏。用一些小卡片制成不同币值的钱币,把一些玩具当成红萝卜、猪肉、蘑菇等,然后告诉妞妞:“你用10元去筹备一顿饭,必须有肉、有菜、有汤。”然后,她自己当起了菜市场的小老板,妞妞便是来买菜的“小师奶”,用10元钱跟她买不同的东西,这其中包含了多次的找零过程,妞妞也就慢慢掌握心算的方法。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延伸阅读
· 早教别划歪了“起跑线”:机构名目繁多、师资真假难辨
· 杭州早教火热有人两周花五千 老师各有看法
· 早教市场乱象:老师近半无证 学费动辄万元
· "早教"市场乱象透视:真的能让孩子赢在起跑线?
· 青岛幼儿园招生不再与早教挂钩
· 早教 究竟应该怎么教?
· 北京朝阳试点0-6岁儿童免费早教 预计明年在全市推广
· 聚焦“独二代”早教:圈钱还是“助跑”?
· 早教机构攫取暴利收费高过MBA 高价成营销策略
· 家长疯狂追捧早教:“起跑线”陷阱能有多大?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部委动态
·加强中小学校党建设工作
·做好普通中小学装备工作
·治理有偿补课和收受礼金
·高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
·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