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三十届学术年会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师范教育 > 师教研究
教师继续教育应注重教师创造素质的培养
2002-02-08    惠淑英 徐贵友

字体大小:

  三、培养教师创造性素质的策略

  1、树立以转变教师观念,提高创新意识为重点的教师继续教育观念

创新人才的培养取决于具有创新观念和创新能力的教师。教师的教育观念不转变,不仅不能培养出创新型的人才,还有可能把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扼杀在萌芽状态。当前,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首先要实现由传统的"标准件"型的教育观念向信息文明时代的创新型教育观念转变;由传统的应试教育观念向素质教育观念转变;由师道尊严和教师说了算,向民主、平等、和谐与同频共振的师生关系转变;由单纯传授知识向重学生主体参与,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实现由教到学的转变。因此,教师继续教育培训机构应转变观念,努力培养教师的挑战精神和探究精神,树立现代化教育和开放式教育的全新观念,以提高教师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2、建立以主体教育思想为指导的开放式教师继续教育模式

  以主体教育思想为指导的开放式教师继续教育模式就是着眼于对创造型教师的培养,而不只是对某种社会角色进行加工、训练。要激发教师的主体意识,发挥教师的主体作用,教师自身具有积极性和进取精神,才能为创新意识的培养创设有利条件。根据教师知识结构的特点设计教学目标,选择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要从根本上革除旧有教育模式的弊端,由以教为主转为以学为主;由集体教育为主转为自我教育为主;由以教师为中心转化为以学员为中心。既要突出以岗位培训为主的特点,以现代教育技术如电视教学、计算机辅助教学、信息网络教学等的培训为突破口,又要考虑教师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和学科发展的新特点、新成果和新趋势,拓宽其知识面。在培训中实?quot;理论讲授--专题研讨--实践训练--总结创新"的教学模式,对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分析、评价和扬弃,逐步使新方案和新技能趋于完善,以改变教师原有的心智结构和思维模式。

  3、建立与培养教师创造性素质目标基本对应的教师继续教育课程体系

教师继续教育在课程结构上,要调整内容性学科、技能性学科和工具性学科的比例构成,要突破科学文化门类的界限,将相关的、具有内在联系性的内容融合为跨学科的综合性的课程体系。这样的课程体系具有很强的目的性和灵活性,体现了不同层次、不同类型教师培养的目标和方向。只有这样,教师才能打破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单一、刻板和封闭,富于创造性地工作。

  4、建立与培养教师创造性素质相适合的继续教育培训管理模式

  ①采取自主式培训模式。这是指在教师继续教育课程内容的选择与组织、教学方案的设计与实施等方面由教学双方共同参与、学员自主选择,合作完成。自主式培训的基础在于:第一,不同的人由于内在素质结构的不同而呈现出多元发展趋势。每一位教师都具有区别于他人的专业发展方向,适合一个人专业发展的教育模式可能不完全适合另一个人的专业发展。因此,继续教育应鼓励教师采用自己偏爱的学习方式,来实现自我选择的目标。当教师养成了自定目标和自选实现目标的活动方式的习惯时,他们的教育水平就会得到提高。第二,教师具有自我教育能力。首先,他们能恰当选择学习目标。教师个体对自己的学习需要能作出适当的判断,他们有能力自我导向,并自主学习。其次,当教师开始并设计了自己的学习活动后,他们的使命感增强,因而学习的效率高。再次,教师是根据个人的需求判断来选择自己的学习目标的,因而,这种学习动机是最强烈的,对教师的个体行为产生的影响是最大的。

  通过自主式培训,学员的学习不再是直线式、被动式的反应过程,而是自觉参与和主动探究的过程;学员的最终学习结果也不只是达成预设的行为目标或掌握规定的知识技能,而是在当前和长远两个时度、横向和纵向两个维度、外显和内隐两个方面获得更多的发展与提高,从而达到教师继续教育增值的目的。

  ②采取选修课程学习方式。要使教师继续教育真正成为适合每个教师的教育,采取选修课程学习方式是十分必要的。这种方式是培训院校将设置的课程开列成"菜单"提供给参加培训的教师。让教师按自己的要求自由选择学习内容和方式,使他们在选择中学习,在选择中发展,增强主体意识和创新能力。

  应该指出的是,培训院校应转变"你来我训"的"围墙教育"管理观念,改变依赖"政策性保护"、坐等学员上门的被动工作局面,形成政府指定、院校自主、学员自觉相结合的培训管理机制。由以短期需要为基础的培训变为有计划的教师人才资源开发,运用现代技术、拓展教师继续教育时空领域。要注意纠正重培训轻管理的偏差,尤其要重视对学员培训后知识运用阶段和实践总结阶段的追踪管理,以促使学员完成“学-用-提高”的全过程,切实提高教育的有效性,实现教师继续教育的目标功能。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延伸阅读
· 思考与实践的变化及教师的应对
· 我国教师教育体系如何从封闭走向开放
· 网上研究性学习中的教师角色
· 试论教师的反思及其策略
· 我国教师校本培训研究综述
· 不断积累经验 实现规范目标
· 全国高校艺术教育科学论文报告会举办
· 解读“南山教育现象”
· 2004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
· 农村教育要富民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部委动态
·加强中小学校党建设工作
·做好普通中小学装备工作
·治理有偿补课和收受礼金
·高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
·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