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三十届学术年会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师范教育 > 中国教师
教师“职业批评用语”十五种
2001-10-23    李桂枝

字体大小:

  在教育中,由于“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古训的浸淫,由于过分强调教师职业的高尚和社会地位的崇高,我们往往忽略了学生的存在与尊严。我们的学生在管卡压中慢慢地失去个性,变成温驯的小绵羊。很少有人意识到,扼杀学生的尊严与个性是一种高昂的代价。家长把孩子交给老师,大多数都是持“你办事,我放心”的心态,“要打要骂随你便”。  

  教师批评学生,方式语言常有惊人的一致性,也可算作职业语言了吧。蔑视,讽刺,辱骂,挖苦,威胁,打击,一块儿上。常见的类型有:  

  其一,赌气型:你这个学生真难管,管不了我就不管,让你家长来管吧。明天家长不来,你就别来上课了。  

  其二,蔑视型:你以为你是谁,不就是个学生?还想跟老师挺?好,走着瞧,看谁能挺过谁。  

  其三,讽刺型:听说你刚干了一件好事?欺负某某同学了不是?用不用老师表扬表扬你哟?别人干不出来的事,你就能干,能耐不小啊你。及格的次数不多,受的处分可不少。  

  其四,启发型:说说看,老师为什么让你过来?不知道?好好想想,想不好,就别回家吃饭,饿饿就想好了。  

  其五,挖苦型:大家瞧瞧,某某同学挺出息的么,忘了带作业本了,你怎么就没忘了你自己?到时候还不像你家大人一样,找个扫大街的活儿干?  

  其六,设身处地型:某些同学连留级都不怕,这脸皮也够厚的,我要是他,早就不活了,说不定早跳楼了。  

  其七,抱怨型:老师容易么?老师还不是为了你们好,老师在上面讲课,累死累活的,你们倒好,开小差的,做小动作的,睡大觉的,你们就是这样报答老师的?  

  其八,叩问灵魂式:你好好想想,你老子是如何出大力流大汗挣钱供你上学的。想想,你还有一点良心没有?你能对得起你家大人不能?

  其九,忆苦思甜式:想想我们那时候,想上学是多么地不容易。不但得干家务活,而且连个电灯都没有。你们现在这么好的条件,还不好好学习,真是……  

  其十,打击型:教这么长时间的学,我还真没见过像你这么笨的学生,真是笨得没治了,你要是能学好,太阳西边出,公鸡会下蛋。  

  其十一,合纵连横型:你瞧瞧你前边的某某同学,人家学习多踏实;你再瞧瞧你同桌的同学,人家作业做得多仔细。你再瞧瞧你自己,学习不好,人还不老实。  

  其十二,恶心式:你瞧你,自以为打扮得还挺漂亮的不是?知道背后人家都怎么说吗?都说二班的一个学生瞧着像什么似的,知不知道就是在说你?  

  其十三,栽赃诬陷式:做课间操时为什么打呵欠啊?是不是对学校心怀不满啊?别解释,你解释我也不想听,马上写检查,然后在全校通报批评。  

  其十四,罚站没商量型:哟,瞧着你不想听我的课不是?不想听也好,去外面站一会儿吧,反正你喜欢站着。  

  其十五,于无声处式:这一招比较特殊,往往是教师正讲课之间,发现下头有人睡觉,或者做小动作。教师的课戛然而止,目光紧紧盯着这个学生,希望他能感觉到来自讲台上的压力。其他的同学发觉异常,也纷纷扭过头去看。问题是那正睡觉或正做小动作的学生往往浑然不觉,此时大家就会发现老师手里捏着粉笔头正练瞄准呢,大家就眼巴巴地看老师的投技准不准。常用此招的老师一般百发百中,不过偶而也有失手的时候,不定哪次,那粉笔头就会砸在一旁正幸灾乐祸笑嘻嘻等着看好戏的其他同学头上。所以老师投掷时,那被投目标周围的同学,不自觉地要往旁边躲闪。这一幕,可用“此处无声胜有声”来概括。  

  当然,教师批评的方式和程度有城乡差别、地区差别和个体差异。跟带兵打仗的将领一样,各有各的绝招。教师批评起学生来,大多是习惯性地居高临下,既不讲平等,更不讲民主。甚而有时连理也不讲,只要本着“我是对你好,对你负责”就理直气壮,学生表面上不顶撞,心里却一百个不服,批评取得的效益只能是零,甚至是负数。曾有中学生给老师建议里就有一条:老师,请你不要把我们当敌人!这值得每位教师深思。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部委动态
·加强中小学校党建设工作
·做好普通中小学装备工作
·治理有偿补课和收受礼金
·高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
·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