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的教育教学中,很注意抓“两头”,即优等生和所谓“差生”。因为优等生可以为任课教师、班级乃至学校增光添彩,所以受到青睐。而差生一般不仅学习差、纪律也差,是班级的“不稳定因素”和“消极力量”乃至“破坏力量”,易扰乱教学秩序,搞乱班级,给任课教师、班级乃至学校脸上抹黑,教师当然要重点对付。再者,抓两头也能省些力气。一个班级几十个人,两头毕竟是少数。给优生加个小灶,使其更上层楼。对差生紧紧盯住,轻者做些工作,重者严厉惩处。在这种种工作努力中,唯独忘了关注班级中的大多数人--中等生。抓两头,这是普遍的经验。但是,若干年后证明,那些在社会上成就卓著的往往不是优等生,差生那就更少了,而中等生则往往脱颖而出,成为各方面的佼佼者,这倒是始料未及的。这使我们在教育教学中也不得不关注中等生这一群体了。
为什么要关注中等生呢?这里有几个原因。首先,这是一个大群体,我们的教育教学从来都不应只是围绕少数人的。其次,中等生容易变化。努力,变成优等生;受消极因素影响,变成差生。为促进更多的中等生进入优等生行列,也为防止部分中等生落入差生行列,也不能放任不管。再次,中等生变成了优等生,对其他优等生是压力也是动力,促使其不骄不躁,继续进步。同时,拉大了与差生的距离,也会给部分差生以较大的压力,促使其想方设法赶上来。否则,中等生退步了,甚至变成了差生,反给了差生以不小的安慰;你看,谁谁原来还不错,现在不也成了差生,何况我呢?
如何对待中等生?我认为,首先,不要过分偏爱优等生,对优等生与中等生一视同仁,使他们觉得自己是集体中平等的且受到重视的一员,从而树立起信心并产生强烈要求进步的渴望。其次,组织优等生介绍自己德智体等方面进步的经验,供中等生学习借鉴,让优等生成为前进的向导。再次,给中等生提供较多表现自我的机会,不断鼓励其进步,不断督促其总结得失,以便他们更多更快地进步。
当然,这里讲要抓中间,并不是否定“抓两头”,发挥优等生的导向作用和防止差生拖后腿,使优等生更优、差生不差,“两头”还要抓好。这样,面向全体学生,既符合现代素质教育特别是现代社会发展给我们提出的要求,又能使我们教育教学的整体质量有显著提高,何乐而不为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