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充斥书市的作文书既散且滥,除了为广大中小学生提供令人眼花缭乱的范文,供一些鉴赏能力极其有限的“誊文公”先生“拷贝”应付繁重的作业和各类考试外,在指导学生学好语文、提高学生写作能力和综合素质方面,基本上乏善可陈。
作文书是教学用书和学生用书的“主打”产品,它服务于教学的功能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教学效果特别是学生成绩的促进作用,要提高其内在质量,首先应支持和服务于语文教学和高考改革,注重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阅读理解和鉴赏品评作品,进而写出准确、通顺、优美的作文的素质和能力。应帮助和引导小读者从措词、造句、段落设置及谋篇布局等技术环节着眼,在写作过程中学会处理和把握局部与整体、结构与功能、内容与形式、表达个性与写作规律等关系,理解和掌握构成优美文章的知识和能力。以导读、鉴赏、点评等形式指导阅读为主的文选,在分析和评述过程中,既要从具体的文本分析入手,又要从写作的一般规律归纳出共性,帮助读者触类旁通,在作文中举一反三地灵活运用这些具体手法。
随着语文教学改革特别是高考语文对学生阅读理解和作文能力的重视,在对读者的阅读和写作能力训练方面,作文图书应趋于功能化、易操作、系统性和多样化。譬如,近年来各类考试中普遍采用看图作文、改写、续写、写读后感等给材料作文,应运而生的作文书,多为简单重复、亦步亦趋的“别人嚼过的馒头”,迟早会遭到读者的唾弃。其实完全可以大胆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开发出印刷文本与数字化读物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新型出版物,通过对图片、音乐作品、影视作品的解读以及互动训练的介入,提高作文书的技术含量和对读者的吸引力。
另一方面,阅读与写作是一种综合能力训练,文字表达能力只是综合能力的集中体现。作文书应在指导读者完成作文的过程中,强化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分析能力与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训练,而不仅仅满足于对读者记忆力的折磨和惩罚性训练。训练模式要从过分强调客观性、标准化向激发读者创造性、调动其主观能动性转化,鼓励和支持读者写出个性鲜明、活泼多样的作文。要引导读者在阅读和写作体验中,正确理解手段与目的的关系,走出过分偏重于技巧、手法和形式的误区,回归表情达意、反映特定内容的作文功能本身。这就要求作文书既要重视知识传授和写作能力的培养,又要把读者综合素质的提高融入字、词、句、段的积累与训练的具体环节之中;内容上既要服务于读者阅读和写作能力的全面提高,形式上又要适应特定读者的生理心理特点、为学生所喜闻乐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