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所属的静安区过去也是实行校长行政级别的,按照我所在学校的行政级别划分,我曾经是科级和副处级校长。尽管平时这个级别对自己没有什么影响,但是,一遇到工作调动或福利待遇分配的时候,它的影响就会不知不觉地表现出来。比如我会考虑这样的调动是高调、平调还是低调,如果是低调就会觉得失落,就会考虑是不是领导对自己有了看法。用行政级别划分,会使校长偏离自己的角色,习惯地向上级负责,上级布置什么,必须认真地做;上级没有布置,连想都不去想,重要的是给上级留下一个好印象。时间长了,也就渐渐地习惯于“平庸”。
实行校长职级制后,每个校长的级别不再与学校的等级挂钩,完全由校长个人的综合素质和办学实绩来决定,不论你在什么类型的学校,也不论你在大学校还是小学校,校长都必须拿出办学的实绩来。这样,就把校长向上级部门负责转变为校长向自己学校负责。这个转变,对校长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首先,校长必须自觉、认真地学习党的方针政策,深入了解社会经济的发展走向,结合自己学校的实际情况确定学校的发展规划,并努力形成自己学校的特色。
其次,为了推动学校的发展,校长必须善于独立思考,具备创新意识,勇于改革、善于实践,将改革思路变为办学实践。这就要求领导人要不断有新的思路和追求,敢于否定自己的过去,追求新的成就。在取得了一轮竞争优势的同时,关注即将到来的新的竞争,并且团结全校师生员工,拿出应对措施,不断深化改革,使学校立于不败之地。
第三,经济时代的临近,教育观念、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教育技术都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作为校长必须深入研究教育教学业务,了解国际、国内教育发展的动向和前沿信息,同时带头转变观念,树立新的教育观、人才观、价值观,带头学习和掌握新方法、新技术,努力成为教育的行家里手。只有这样,才能根据自己学校的办学实际,明确可行的教改目标。
第四,现代学校的管理已经引进了许多其他学科的知识,传统的管理观念和方法手段不断地被扬弃,校长如果不学习接受这些新知识、新理论,仅满足于埋头苦干的经验型管理方法,不但不能取得良好的管理效果,可能连与一些青年教职工的沟通都会发生困难。因此,校长必须认真学习和研究现代管理理论,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和能力。
第五,校长必须有包容和团结全体师生员工共同为学校发展努力工作的风范和气度。实行校长职级制后,校长必须把自己视为学校大家庭中的一员,他不再是“官”,而是一个“组织者”,他和全校的教职工的利益目标完全一致。一句话,校长只有把学校的发展看成自己追求的目标和事业,并为此奉献自己的全部精力时,他才有资格被称为“好校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