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36岁的赖明勇居然已有了3年做博士生导师的经历,并且是整个湖南大学惟一跨两个一级学科(管理类、经济类)的博导,还曾被评为学校的首届“十佳青年”。这个满身书卷气、一眼看上去还像个大学生的青年究竟有哪些过人之处?日前记者对他进行了采访。
1986年,21岁的赖明勇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湖南大学数学系,之后,他虽然到北京大学进修了半年,到国防科大师从著名学者汪浩读了3年博士,又到日本千叶大学读了一年半的博士后,但15年来,在紧张的学习之余,他仍然承担了繁重的教学任务:讲授了博士生课程2门,硕士生课程2门,本科生课程1门;已指导硕士生28人,博士生9人。与此同时,他还完成了大量的国家级科研课题,仅近3年就有12项;他还出版著作和教材6本,发表学术论文80多篇。
“在工作之余,我还喜欢下围棋、玩扑克什么的。”听别人大谈特谈他的工作,他赶紧向记者介绍他的业余爱好,申明自己并不是工作狂。读书、教学、科研,真不知道赖明勇的时间是如何安排的。
其实,熟悉赖明勇的人都知道,他是个特别能吃苦、具有极强前瞻意识的人。赖明勇是从事国际贸易及系统工程教学和研究的,也许是所学专业的缘故,也许是到日本呆了一段时间,在教学和科研中,赖明勇最强调的一点就是要培养“具有全球化思维观念的、具有广阔的全球视野的新型人才”。
在自己的教学中,赖明勇也自始至终地贯彻着这一育人理念。学生们总结是“赖老师在双语教学、网络教学等方面均有突出表现”。只听说小学教学里民族地区有“双语教学”,大学里什么叫“双语教学”呢?“就是讲课时主要采用外语,使用原版教材,个别难懂的地方才用汉语。”赖明勇解释说。为什么要这样呢?记者还是不解。“主要目的是希望学生尽快进入国际学术背景,能更准确地掌握国际最新、最前沿的研究情况,消除距离感。”赖明勇说。他告诉记者,实际上原来他也没有这样的认识,1999年他到日本作科研,阅读了大量的原版书籍和杂志,回国后才这样做的,为此他从日本带回了满满一箱子原版书。比如给学生讲授国际贸易前沿专题,他所采用的教材就是世界国际贸易权威克鲁格曼主编的《国际贸易的再思考》和剑桥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国际贸易中的理论、政策和动态》等原版书籍。那么,网络教学是怎么回事?这包括三个方面的意思,一是在一些课程如中国宏观经济与对外贸易、国际贸易等课程中采用模拟情景教学环节和电脑模拟教学环节,不但使学生在仿真的国际市场环境下,熟知操作环节和技能,而且培养了学生运用电脑和网络技术的能力,并教会学生使用各种新的软件;二是自己讲课中最充分地利用互联网,并号召学生也这样做。为此赖明勇用自己的科研课题费给研究生装了条专线,保证学生24小时随时能上网;三是自己设计网络课程,如主持国家新世纪网络工程项目《国际贸易理论与务实》。“互联网超过世界上任何一座图书馆,任何一个老师。”在采访中,赖明勇几次对记者这样说。
“赖老师这样要求我们,我们压力真的好大。”博士生钱晓英告诉记者,每次上课,赖老师或用英语,或用日语,讲得又快,学生不敢开半点小差;而且每周五晚上雷打不动是赖老师让大家做讨论的时间,每人主讲一个问题,要有新意,还不能用中文,弄得大家特别紧张。但在吃饭时她又私下里告诉记者,这样逼一逼特有好处,压力大进步也快,她有3个师弟师妹才20多岁就戴上了博士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