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三十届学术年会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师范教育 > 中国教师
在科研与教学“双轨”上疾行――记哈医大基础医学院院
2001-08-27    郭萍

字体大小:

  门开了,眼前站着一个瘦削面庞的青年人。我犹豫了一下,难道他就是我要采访的傅松滨吗???国家863重大项目子项目负责人、中国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子项目负责人;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中国高校科学技术二等奖、中国青年科技奖、卫生部卫生进步三等奖等7个奖项的获得者;国际人类基因组织成员、中国人类遗传资源专家委员会委员……难道众多的荣誉都集中在他的身上?

  傅松滨,15岁考上哈尔滨医科大学,从此迷上遗传学。从他决定不搞临床转而献身遗传学研究开始,已经23个年头了。花开花落,春去春归,23年来,不论环境是否有利于他的追求,不论遇到多少困难挫折,傅松滨始终不渝地攀登着。如今,所有这些辉煌环绕在他周围时,他是当之无愧的。

  1982年,傅松滨大学毕业来到位于吉林市的空军医学高等学校任教,成为一名19岁的大学教师。1988年,傅松滨报考母校遗传学专业的研究生,从此在这块领域里开始了他人生的新历程。

  科学家的成就总是被人仰慕的,科学的结晶总是令人赞叹的。然而,科研的过程伴随着周而复始的枯燥和单调,呕心沥血可能只收获失败的沮丧,无数次竞跑也许就倒在冲刺的一刹那。只有坚韧不拔、无怨无悔的执着,才能摘取胜利的花环。几代人的不懈努力,终于在傅松滨手里绽放出最瑰丽的花朵。我国关于实体瘤细胞遗传学的研究一下子站到了学科前沿,在国内外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

  谈及所有这一切,谈及他自己的付出与收获,傅松滨固执地不许使用任何形容的语言。“真的没什么可说的”,他的大眼睛里闪着真诚,单纯无邪地笑着??你不得不尊重他的要求。

  可是说到他的老师,我国著名的遗传学专家李璞教授,傅松滨的话明显多了,也流畅了。当年,正是在李璞老师指导的一个遗传学课外活动小组里,傅松滨开始对遗传学产生浓厚的兴趣。他重返校园后,硕士阶段做的就是李璞的课题,博士阶段的导师还是李璞。“李璞老师的学问是最好的,做人也是最好的。”言语中流露出他对师长的敬慕与爱戴。

  遇到李璞这样的老师,是傅松滨人生的幸运。也许,这也是傅松滨对自己的学生倾注了满腔热情的一个缘由吧。他的课受到学生的欢迎。大学毕业后的5年教学生涯使他对教学工作驾轻就熟,但他却从不拘泥于传统的讲授,从不照搬课本教材。他总是把自己最新的思路、最新的想法毫不吝啬地介绍给学生,启发他们。他的教学中信息量很大,但是并不是把现成的结论全盘端给学生,他会介绍相关的网站,让你自己去查阅资料;需要什么器材,他会提供国外的有关公司,让你自己去比较了解。一般来说,当导师的都希望自己带的学生做自己的课题,傅松滨也不例外。他搞肺癌基因治疗,很需要有人接着做。但是他的一个学生提出改做其他题目时,他不但支持,而且提供各种信息,千方百计帮助她。“傅老师是我遇到的最好的老师。”他的学生这样说。不过,傅松滨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好老师,他希望和学生之间保持一种平等关系,更像朋友,而没有“师道尊严”。平时,学生们和他是很随便的。他的图书是开放的,谁想看尽管自己去拿;他的办公桌里常常放着方便面,谁饿了尽管找来吃。休息时,他会带着学生们活跃在运动场上。傅松滨爱好体育运动,冰球、乒乓球、羽毛球、足球,样样精通,这一手,就足以让活泼好动的青年学生们围着他团团转。

  看上去温和平静的傅松滨还有另一面,据说,有个女学生因为实验中马马虎虎,就被他训哭了好几回。“我们的老师是个完美主义者”,这是他的学生对他的另一个评价。

  1996年,傅松滨出任哈医大基础医学院副院长,1998年,又挑起了院长的重担。他的志向在科研和教学,无心涉足行政管理。不过,“如果我不当院长,就不会这么深切地感受到人才的流失,不会这么深切地感受到加强中青年教师培养的重要性。”傅松滨说。看到自己亲自带的学生能够留下来的不多,是他最大的悲哀。

  培养更多更优秀的教师??也许是这个成功的青年人今后的一个新课题吧。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部委动态
·加强中小学校党建设工作
·做好普通中小学装备工作
·治理有偿补课和收受礼金
·高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
·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