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是当前小学数学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课题。根据教学实践,我体会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应把握以下几点:
激发“兴趣点”为学生营造愉快的学习氛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兴趣点”,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自主学习是至关重要的。如在教三年级“年、月、日”这部分内容时,我将“闰年”概念设置为激发学生的“兴趣点”,激发学生探索新知识的兴趣,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处于主动、积极、愉快的状态。通过新课的学习,这节课的难点迎刃而解了。
找准“迁移点”把握知识发展的关键环节。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是密切的,新知识往往建立在旧知识的基础上。因此,教师要掌握教材之间的联系,揭示新旧知识的联系点。如在两步应用题教学中找出中间问题,是解题的关键,也是教学难点。教学例3时,我充分利用学生练习过的复习题,让学生比较复习题与例题的异同,同学们发现:相同点都是求一共养多少只兔,而例题没直接说养了多少只白兔,说的是养的白兔比黑兔多6只。为了求一共养多少只兔,应先求出养多少只白兔。在比较中,学生利用旧知识与新知识的异同点找到了解决本节课知识点的方法。如果教师找准“迁移点”,长期有意识地训练利用旧知识解决新问题的思维方法,使学生温故而知新,这对今后的学习是非常有益的。
把握“成功点”,使学生保持自信,不断进取。教师要尽力给每个学生创造发展的机会,有意识地为学生创造能充分展示学习潜能的氛围,让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成功的乐趣。教学中针对不同程度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方式,提问注意上、中、下兼顾,难度较大的问题让优生回答,以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并用他们的思维去启迪其他的学生,较容易的问题,让学习困难的学生回答,让他们增强学习信心。另外就是用爱心去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努力把微笑带进课堂,把表扬激励带进课堂,把竞争参与带进课堂,激起学生潜在的力量,激发学生奋发向上的学习积极性,尤其是对学习困难生,更要热情关怀,循循善诱,常为这些学生设计一些较容易的问题,将问题的大难度分解为小难度,使这些学生“跳一跳”也能够得着,感受成功的喜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