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老师们究竟读不读书,想读些什么书?这是我们调查的初衷。因为在设计调查题目的时候,我们就听到好些人在议论:教师阅读情况还要调查?如今业余时间谁还安心读书啊?老师们只怕也差不多。也许。我们自己心里也嘀咕:生存是第一位的,老师们大多工资不高而且工作压力大,有时间不晓得出去兼课做家教赚几个铜板,或者到外面的世界去“潇洒走一回”,哪有心思读书啊。但是调查结果一出来,连我们自己都大吃一惊!我们设计的第一个题目是:“你业余时间是否经常阅读?”91.2%的老师毫不犹豫地回答到:“是”。正如一位老师在调查表中所说:“读书让我快乐,使我睿智,帮我明理。如一日不让我读书,我有如‘百虫噬骨’。”
“这就是我的作息时间表”
这次调查的最后一个题目,是我们按专家意见设计的一个开放题:“请你对教师阅读现状发表意见和建议。”几乎所有的老师像商量好了似的异口同声:非常想读书,可是没有时间。上海一位年轻的初中数学老师用漂亮的行书向我们倾诉:读书“是这个时代的需要,也是这个职业的需要……但与现实矛盾之处就是教师自由时间太少,尤其中小学教师每天都被班级中琐碎杂事缠绕,没有自己的时间去看一点书,思考一些问题,我感到很遗憾。”长沙一年轻的高中老师回答得更干脆,只两句话,且分行写着:“我其实很喜欢读书。我基本上没什么时间读书。”流行歌词似的。上海一位3O多岁的女老师干脆在答卷上给我们列了一个作息时间表:“星期一至五,早上7点不到出门,晚6点到家,烧饭、孩子洗澡,看孩子练琴读书,时间一转眼就到了十点。像一只陀螺不停地转。双休日有时学校有事,有时要进修,一本书放在床头,几个月也翻不完……”透过这短短几行字,我们仿佛看到了一位敬业的老师整天忙着批改作业、备课、找学生谈话那忙碌而疲惫的背影;仿佛听到了一位辛勤的母亲因无法好好照顾孩子和亲人那无奈而沉重的叹息。我们这次把调查表收上来时,发现被调查对象71.1%是40岁以下的中青年教师,正处在上有老下有小、既要拿文凭、考外语、评职称又要照顾父母妻儿(丈夫)、既要为人师长又要为人妻母(父亲和丈夫)的年龄,哪有时间坐下来安安静静地读读自己喜欢的书啊。所以在调查中,在回答“为什么不常阅读”的原因时,有的人答曰“没时间”。
那么,老师们的时间都到哪里去了?由于调查表上没有过多地涉及这个问题,事后我们采取个别走访的形式了解到,老师们的时间绝大部分用在上课、备课、与学生谈心上,还有一部分要用来参加自考拿文凭。中小学老师一般每周应任课时是有规定的,但现在的情况是,一般老师每周任课都超过了规定的课时,个别的甚至在20节以上!我们不妨取其中间任课量替他们算算账:正常情况下,一周5个工作日,40个工作小时,一个授课12节的老师,讲台上就用去了12个小时;按每授一节课最低量的备课时间一小时计,又用去12小时;批改作业每节课算一小时,又是12小时,3项一下子就用去了36个小时,再加上开个会搞点教研找学生谈谈话什么的,老师们别说在工作时间里读书,许多人连作业都没法批改,只能带回家去。那么也许有读者会说,谁上班时间能读书啊。不错,但教师是个特别的职业,他的工作的一部分就应该是读书。正如一位老师在调查表中所说:“因为教师是一个教书育人的职业,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必须是长流水。”
事实上我们这样算很机械,一节课老师批改作业和讲课的时间加起来绝对不止两小时,就是说,其实有许多工作,老师们还得带回家去做。所以有那么多的老师说自己读书“没时间”,而另外一些即使读书的也100%的是利用晚上或双休日或寒暑假的时间,而且时间都很分散,调查结果告诉我们,70.4%的教师每天读书只在一个小时之内,2小时以上的仅8.7%!
到哪里去找我要读的书
写下这个标题,读者可能会有意见,有资料表明现在全国有500多家出版社,每年出版图书种类数万种,这么多书,你居然还用上这么样一个标题,太不事实求是了吧?可千真万确,调查中许多老师谈到读书的第二难是“没什么好书适合我们读”。请注意这里的这个“好”字,老师们用词都很讲究的,并不是没书,而是没“好”书。
那么,“好”书的标准是什么?长沙一50多岁的老教师在我们问卷的最后有一段这样的话:希望“书价低一点,字体大一点,装帧美一点,内容实一点,盗版少一点,作家心静一点,品种多一点。”老教师的这几个“一点”不一定概括了“好”的全部,但至少说明了一个现象:读者满意的好书确实不多。所以在调查表中,我们让老师们写出“印象较深的两本书名”和“最近你读到的好书”,老师们大多写的是外国文学和现代文学名著,比如《飘》、《红楼梦》、《围城》等,当代文学填得较多的是《白鹿原》、《十面埋伏》、《来来往往》等,甚至有人把《读者》和《教师博览》这样的杂志也列入其中。
“好书本来就不多,即使有那么几本,我们也不一定能马上知道。”西安的一个老师说。确实,表中我们有这样一个问题:“你获得新书信息的途径”,46.6%的老师是通过“逛书店了解”,但与此相对应的是,老师们逛书店的数字并不乐观,因这有这样一个数字可以佐证:61.4%的老师个人藏书在100册以下,其中10.5%是“基本没有”。
书啊书啊你为什么那么贵
这个小标题应该是回答前面的问题的,老师们为什么逛书店不多,个人藏书这么少。答案是:书太贵。一位小学女老师在调查表上写道:“每次看到书店里一本本厚实的、透着书香的、惹人爱的书,总想把它抱回家细细品味,无奈囊中羞涩,只好望书兴叹。”在作这次调查前后,我们也多次到书店去看过,发现现在的书确实太贵,随便一本20来万字10来个印张的书,动辄就要20多元钱,装帧再讲究一点,价格就得翻个跟头了。老师们哪里受得了。
从调查表上来看,老师们为读书舍得花钱的不太多。我们有这样一个题目:“你每年为自己购买书籍的支出”,居然有60.5%的人在200元以下!有8.7%是“基本不支出”。“你每年为自己订阅报刊的支出”200元以下的也高达65.3%!这很有些出乎我们的意料。因为我们这次调查,所选取学校的老师们平均年收入应该在1万元以上,上海更高一些。年收入不算太低的城市学校老师尚且如此,其他地区老师就可想而知了。所以老师“想要读书不容易”,也有自己的原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