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为什么厌学?
丰富多样的需求被忽视、被冷落甚至被扼杀。
学习愈来愈脱离学生的内在需要。
受到老师不公正的对待。
厌学是他们多次遭受挫折、失败后结下的精神苦果。
我们应该反省自己,是否同等对待每一个学生?是否像关爱学习先进学生一样关爱后进生?
对于班主任来说,感到最困难的莫过于转化后进生的工作。面对家庭背景不同、性格各异的后进生,你急不得恼不得。有时苦口婆心,有时又严厉批评,但收效甚微。我真希望自己能多一些经验,多一些办法,使转化后进生工作更有成效。为此,我时常翻阅教育期刊,寻找有关书籍。
近日,我得到一套丛书:《面向21世纪中小学班主任培训教程》(知识出版社出版),其中有一分册《转化后进生的理论与方法》,看到这书名,我如获至宝,急忙先翻阅这一本书。该书有三部分内容:一是“转化后进生概说”;二是“转化后进生专题研究”;三是“转化后进生的实践经验”。我怀着寻师解惑的心情,带着工作中产生的满脑子问号,细细研读。诸如:对于屡教不改的学生怎么办?为什么后进生总是会有反复?后进生为什么厌学?怎样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怎样分析后进生的心理状况?怎样对不同类型的后进生因材施教?……我发现,我的许多困惑、问题都可以从这本书中找到答案。
比如,对于后进生的教育,以往我关注他们的学习方面较多,补课时间多,批评多,但效果并不理想。其实,首先应从多方面分析学生落后的原因,如学生的家庭环境、学习基础、学习方法、心理状况、同伴关系、社会交往、非智力因素等等,从中找准症结,对症下药,才能药到病除,事半功倍。书中对于后进生形成原因的分析方法值得借鉴。
又如,我们常常把后进生归结为厌学的结果,而很少去逐一地分析每个学生厌学的原因。书中一位作者对于学生厌学做了深入的跟踪调查,尖锐地指出:在我们的学校中,孩子丰富多样的需要被忽视、冷落甚至扼杀,学习愈来愈脱离孩子内在的需要,那么,孩子就必然厌恶学习、厌恶书本和学校,尤其是那些在学习中遭受挫折和失败的孩子,厌学是他们长期、多次学习失败后结下的精神苦果。由此想到,有些学生是因为受到老师的不公正对待,在学习上屡遭失败而产生厌学的。因此,我们作为教师,首先应该反省自己,是否同等对待每一个学生?是否善待“笨孩子”?是否像关爱好学生那样关爱后进生?
再如,多数后进生都存在着这样那样的毛病,其实这些毛病反映出学生的特殊心理状态。如果我们只看表面现象,就事论事地批评教育,常常会使学生口服心不服,或者是我行我素,把老师的话当耳旁风。而这本书中讲述的经验之一是重视对后进生的心理分析。一位作者归纳出后进生矛盾心理的几种表现:自卑与自尊的矛盾心理,骄横与畏惧的矛盾心理、合群与独处的矛盾心理、进取与意志力弱的矛盾心理。由此可以解释为什么有的学生上课作鬼脸、对同学蛮横无理、顶撞老师,旧习重犯等等。所以要分析学生种种不良表现背后的心理因素,只有摸清他们的心理状态,才能选择恰当的转化方法,使工作有成效。
总之,这本书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从多方面阐述了转化后进生工作的理论、方法和经验。较之一般教育理论书籍,它摒弃了枯燥、乏味之弊;较之一般的班主任工作经验之谈,它又有一定的理论提升和规律性总结,因而引人思索,耐人回味,对于我们班主任开阔思路,提高转化后进生工作成效,是十分有益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