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曾说:“教师个人对青年人心灵的影响所产生的教育力量,无论什么样的教科书,什么样的思潮,无论什么样的奖惩制度都是代替不了的。”
教师感染力作为教育诸多能力的一种,是以教师作出表率为基本特征的,教师应努力使自己具有丰富的感染力。首先,教师作为育人主体,应以自身的思想品质来感染学生,有正确的政治思想,有高尚的伦理道德。高尚的伦理道德与正确的政治思想是相辅相成的。因此,教师要树立忠于本职工作的事业心,倾心本职工作的责任心,敬重本职工作的荣誉感,眷恋本职工作的使命感。
教师发挥感染力的过程,就是教师从正面去影响和带动学生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言传身教是教师发挥感染力的最佳途径,要达到言传身教的目的,必须作好以下几点:动之以情。通过耐心、细致的言传,去打开学生的心扉,使学生乐于接受教师的教诲。教育是一项“良心事业”,对教师来说,是否善于沟通具有非常的意义;为人师表。德高为师,身正为范。喊破嗓子,不如作出样子。教师身体力行所达到的感染效果要比苦口婆心的教育效果好得多。“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讲的就是教师身教重于言教的道理;表里如一。教师在进行言传身教的过程中,不仅要有动之以情的师表形象,还要有言行一致的人格风范。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
时代的发展给整个社会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给每个人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前景,也提出了更新的要求。因此,教师感染力的形成与发挥必须适应时代的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知识要求。古人云:“有才智而无德望以镇之,则未足以服天下之心;有德望而无才智以充之,则未足以办天下之事”。教师不仅要具备敬业奉献的高尚品德,而且必须树立勤学善思,刻苦钻研的精神。教师应树立终身受教育的思想,积极主动地学习新知识,掌握新信息,不断完善和提高自己。
能力要求。《学记》上说:“记问之学,不足以为师。”“既知教之所由兴,又知教之所由废,然后可以为人师也。”这些都说明了能力大小对于教师的重要性。当然,随着时代的发展,教师能力已不仅于此,还应在提高自身的基础能力、职业能力和自我完善能力方面不断努力。
素质要求。素质是一个人的生理条件、心理条件以及行为品质的总和。素质作为人的内涵品质,对不同的对象要求不一样。对教师来讲,只有具备做人、做事、做学问这三者完美统一的素质,才能充分展示出丰富的感染力。(张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