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语说,教师是“吃开口饭”的,当教师“三分靠内才,七分靠口才”,这些都意在强调教师口语的重要。我国古代思想家荀子就已经提出了“师术”的观点,指出:“师术有四,而博习不与焉。尊严而惮,可以为师;耆艾而信,可以为师;诵说而不陵不犯,可以为师;知微而论,可以为师。”在他看来,要成为教师,需要具备四个条件,即有尊严而使学生起敬,年长而有信义,讲课有条理而不违师法,见解精深表述合理。后两个条件都是论述教师口语重要性的。
教师口语与其他行业口语的区别不仅仅在于其科学性、规范性和教育性,更在于艺术性。在教学中的教师口语既有日常语的通俗平易、自然活脱的优点,又必须十分讲究得体、集中及匀称性、洗炼性。它要大步走近书面语,摄取书面语的严谨、精确、典雅而又形象生动、创新活用等精华,常常散溢出冲鼻的“书卷气”。教育专家魏书生的学生说:“魏老师每堂课都给我们打开一扇新的通向世界、通向未来的窗口。”教师的语言修养直接决定着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直接影响着教育的成败。生动、活泼、形象的语言,会使学生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激发其想象力和创造性。收到很好的教育效果。
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把学生从沉闷的课堂中解放出来、使其在享受中获得发展,一直以来都是课堂教学改革中的重要问题,也是全社会关心的热点话题。课堂,要从“教师进行知识传递与学生接受知识”的场所变成学生主动发现、获取知识并增长能力的地方。这就要求广大教师不能仅仅满足于把话说清楚、讲规范,还必须善于巧妙地运用语言,在保证口语表达的科学性和教育性的基础上,使语言更富有审美性,让每一堂课都成为学生的艺术享受。用艺术的语言进行教学,已经从过去优秀教师的“专利”变为每位教师都必须达到的基本要求。
但这话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语言科学性好歹还有个可以衡量的标准,譬如语音语调的准确性、遣词造句的科学性、符合所教学科的规范性等等。这语言的艺术性也没个一定之规,究竟怎么才能达到“艺术性”的要求呢?建议老师们来读读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教师口语艺术》和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教师口语训练手册》。两本书比较而言,前者实现了实用价值基础上学术价值的提升,后者更注重了对教师口语培训的实用性。二者结合起来就为广大教师提供了口语技能训练与理论提升的绝佳教材。
傅惠钧先生的《教师口语艺术》具有比较高的学术价值,在这本书里,他建立了一个比较完备的教师口语艺术的理论体系。全书从宏观到微观、从整体到局部、从分析到综合,对教师口语艺术的规律进行了多层次、多角度、全方位的探讨,形成了一个较为完备的系统。在总体把握教师口语特点与规律的基础上,傅先生对教师口语表达要素及其运用进行分项研究,具体阐述教师口语在运用语音、词汇、句法等语言要素及副语言、态势语等非语言要素诸多方面的特点与规律;其后着眼于教师口语在各主要实践领域中的运用,把教学口语与教师口语分为若干方面,分别做了深入分析;最后选取若干教师口语语篇进行综合点评。全书内容丰富充实,安排合理妥当。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作者也注意时刻从语言实际出发,多做具体分析和深入探究,从翔实的材料中探求规律,力求给教师的语言运用以切实的理论指导。
光有理论的提升显然还不够,富有可操作性的训练手册也必不可少。但长久以来,我国一直缺少一套权威、科学、全国通用的教材。为此,国家教育部师范教育司组织各级各类师范院校的普通话、口语教学和现代教育技术方面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较高学术水平的专家,研究、编制了第一套教师口语主干教材。这是一套由《教师口语》教科书、《教师口语训练手册》和《教师口语音像教材》三部分组成的系列教材,体现了普通话训练、一般口语交际训练和教师职业口语训练三部分有机结合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在语言应用理论和教育理论指导下形成了一个融知识和训练为一体的全新的教材体系。其中的《教师口语训练手册》尤其提供了丰富的训练内容,从普通话的声调、音节、语流音变,到一般口语交际中的发声技能、朗读技能、态势语、口语交际中心理素质和思维训练、交谈和论辩训练、主持人口语和表演性口语训练,再到教师职业口语中教学口语、教育口语的训练,无不提供了丰富翔实的材料。
言语千古事,功夫寸心知。教师口语的艺术性反映的是教师本人的文化品位,说到底就是教师学识和修养的品位。德国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师“自己受了多大程度的教育和教养,在多大程度上使教育和教养成为自己的财富,他就只能在这样大和这样多的程度上对别人发生培养和教育的影响,而且必然发生这种影响。”所以,提高教学口语的艺术性,还必须着眼于教师学识修养、整体素质、自身文化意蕴的提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