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素质教育是教育发展的方向,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社会力量办学要在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提高质量树形象,就更应该强调实施素质教育。
一、发挥校长在实施素质教育中的“龙头”作用。校长把握办学方向,是学校工作的决策者和领导者,因此,决定了校长在实施素质教育中的“龙头”作用。有思路才有出路,校长对素质教育的认识水平,直接关系到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水平。由于社会办学的校长来自各个方面,成份较复杂,所以,校长更应广泛学习,认真钻研素质教育理论,并根据当地市场经济和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绘制本校素质教育的蓝图,更主要的是率领全体师生员工,团结奋斗,共建实施素质教育的“大厦”。
二、发挥教师在实施素质教育中的关键和主导作用。要提高学生素质,首先必须提高教师队伍的素质。民办学校在配备专职教师和聘请兼职教师方面,要重点考虑教师的素质,一是学历、职称达标情况,二是要有相应的教学能力和水平,三要有现代教育的新观念、新方法,深受学员欢迎。平素可根据本校教学需要,提出专题,开展教学研究和经验交流,还可与其它先进学校建立校际关系,开展观摩教学,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等方式,全面提高教师政治、业务素质,为实施素质教育奠定良好的师资基础。
三、围绕素质教育不断改善办学条件。民办学校可参照同类国办学校,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创建标准化校舍,充实教学仪器设备和电教设备,并开辟实习实验基地。如是租赁的校舍,可根据教学需要,与当地有条件的普通学校、职业学校联系,搞有偿服务,做到教育资源共享,借用实验室和仪器设备,还可与当企业、医院、学校等部门单位联系,解决学生实习问题。绝不能因条件差,节省开支,不搞素质教育。当前,要抓住“科教兴国”的机遇,吸引企业家、大款们为社会力量办学方面投资,赶上或超过国办学校的办学条件。
四、明确素质教育的内容和重点。我们首先要明确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全面发展、主动发展”的三个要义,遵照国家教育方针,使学生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各学校要根据育人目标和条件,开足开齐课程,再根据教学大纲和教材,确定教学内容。同时,要坚持改革,有针对性地突出重点。在德育方面,要教育学生关心国家大事,遵守社会公德,遵纪守,树立远大理想,艰苦奋斗,立志成才;在智育方面,要学好学校开设的各门课程,产要理论联系实际,开展教学实验,发挥学生的兴趣和特长,使学生在生动活泼的学习中增强思维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力;在体育方面,要坚持“课、操、活动”三结合,使学生既有强健的体魄,又具备良好的精神风貌。
五、加强对实施素质教育的科学管理和评估考核。学校要根据本校实际,制订素质教育的指标体系和各项规章制度,明确各自职责。学校的党、团、办公室、教导处等组织及班主任、班干部要具体组织负责素质教育的实施和各项活动的开展。还要根据素质教育的指标体系和学生守则,对教育过程和每一位学生达标情况进行认真的评估考核,考核结果与奖惩挂钩,充分调动师生的积极性。教育部门的领导要经常深化社会办学单位了解、检查素质教育的情,并予以必要的指导,使党的教育方针和各项法规、规章落到实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