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给我的不是一份权力,而是一份责任。”
胡社生有一个幸福的家庭,妻子胡桂玉与他青梅竹马,恩爱有加。但是记者去采访时,听到最多的一句话是胡桂玉泪流满面地说:“社生,我恨你!”
她确实“恨”。社生身体不好,当初他要到川口,胡桂玉多次劝阻,花桥条件比川口好多了,且办公室就在楼底下,上班方便不过;川口地大人穷,123平方公里的土地,最远的学校离镇上有30多公里。可胡社生不听,硬是坚持去了,硬是从“米箩跳到糠箩”。这是一“恨”。二“恨”是上任的第三天,学区要到新华书店给学生买书,因为旧欠账太多,这次书店要现金,社生回家来“一哄一骗”,就把自己给儿子和女儿准备的5000元学费“借”走了,害得她只好涎着脸回娘家求援,而且还批评她“不能光想着自己的孩子”。
最让她“痛恨”的是,1998年社生就曾经晕倒过,而且到川口的两年里,因“感冒”和“不适”无数次在小诊所输液,“叫他到医院好好检查一次,他总说没时间”。而这其中,他无数次到医院看望老师,陪老师看病,今年3月19日他陪中学校长肖志荣到城里去看牙齿,跑前跑后陪肖校长挂号拿药,就是没有时间给自己哪怕小小地检查一下。“没时间了,后天要开校长会,我必须马上赶回去准备。暑假再说吧。”他说。而“没时间”的那天,是周六啊!“暑假再说”也因为惦记着中学的新教学楼建设,硬是没到医院去检查,直至7月26日永远地倒下。
“我也恨。”在衡阳师院读大二的女儿胡慧琼也含着眼泪说。她曾无数次劝诫父亲要吃了早餐再上班,可每天早上6点多钟就出门的父亲从来不听;她也无数次与父亲讨论母亲的工作问题,“都代课21年了,书又教得好,又拿了大专文凭,你为什么还不想办法让她转正?”“组织给我的不是一份权力,而是一份责任。”在妻女面前,他多次这样说。
父亲的遽然离去,让正在内蒙古大学读大四的19岁的儿子胡伟十分难过。他对父亲也是又爱又恨。“我整整‘恨’了他10年,因为他总是不在我身边。”胡伟曾在日记里写道。去年12月,他被查出“脊椎侧弯”,要动大手术,他很想让父亲陪守在身边。但此时川口中学的危房改造也进行到关键时刻,父亲只在他动手术那天到医院里守候,一听手术成功儿子没危险后,就匆匆赶往工地。
悲伤的苍穹作证,哭泣的大山作证,胡社生无愧于优秀共产党员的称号,无愧于人民教师的称号!胡社生是新时期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典范!是农村联校校长的好榜样!
采访附记
9月9日,湖南省副省长许云昭看了记者采写的这篇稿件,连夜给采访组写信。
许云昭在信中说,看到胡社生同志先进事迹的长篇报道,我深受教育和感动,深为教育战线有这样一位平凡而伟大的教育脊梁而骄傲,同时心里也十分难受,深为失去这样一位好党员、好的教育管理干部而悲痛。
许云昭说,胡社生同志是在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涌现出来的好典型。他用自己年仅48岁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兴教之歌,一曲共产党员奉献为民之歌。他是全省教育战线上永远飘扬的一面旗帜,是我们每个共产党员,特别是全省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学习的好榜样。我们应学习他“组织给我的不是一份权力,而是一份责任”的崇高境界,牢记宗旨,顾全大局,像他那样在条件最艰苦、经济最困难的岗位上创下一件一件兴教为民的实事;学习他“庄稼耽误是一季,孩子辍学误一生”朴实而又崇高的办教育的理念,把“爱与责任”无私地奉献给农民兄弟、农村的孩子和农村的教育,用自己的心血和汗水浇灌着农村教育之花,实现“同在蓝天下共同进步成长”的目标追求;学习他清正廉洁,大公无私,口无怨言,心无芥蒂,想的是责任,谋的是发展,以艰苦奋斗、百折不挠的革命精神创造出一流的业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