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二十八/二十九届学术年会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师范教育 > 教师新闻
高校教师亚健康状况堪忧
2003-04-23    吴祥勇 徐晓楠

字体大小:

    亚健康教师过半

  日前,在武汉某高校,以问卷形式对在校部分教师健康状况进行了一次抽样调查,共抽样调查了600名教师,回收有效问卷403份。在本次调查中,设计了28个问题,对教师的亚健康进行询问,发现经常出现的频率为21.6%,偶尔出现的频率为42.7%,合计达64.3%。

  这使作者想到前一段时期,南方一家媒体报道的广东省10名高校教师中仅有一人身体完全健康,近七成高校教师处于亚健康状态。广东省教育工会对全省19所高校8417名教师健康状况的调查发现,广东高校教师不同健康状态的比率分别是:健康占10.4%,亚健康占45.55%,前临床状态占23.63%,疾病状态占20.42%。这表明广东有69.18%的大学教师处于亚健康状态。

  可见,高校教师亚健康状况不容乐观。据不完全统计,教师、科技工作者、医生、护士、公务员、演艺人员、出租车司机等,已经成为了亚健康的高危人群,其中也包括新闻工作者。

  调查发现,亚健康病人的共同特征是机体虽然无明显疾病,但已经有程度不同的种种疾病因素,患者往往会有发生某种疾病的高危倾向,甚至已处于某种疾病的边缘或早期状态,这时人体处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健康低质量状态及体验。患病者的一般症状为肩酸痛、头痛、双腿乏力、腰酸、眼睛疲劳、眼睛发涩等。

  在武汉高校的调查结果表明,40岁左右的青壮年教师是亚健康的高发人群,应当引起足够的重视。男教师的健康状况不如女教师,其亚健康和疾病状态均明显高于女教师。在高校教师中,学历较低人群(专科或本科)的健康比率较低而患病比率较高;相反高学历人群(如博士)的健康状况较好,其健康比率较高而患病比率较低。据分析,处于亚健康状态的以本科学历教师最高,硕士次之,而博士较低,这可能与目前高校对教学科研人员的学历要求越来越高,并且直接关系到职务的升迁和职称的晋升,学历越高,随之而来的一系列待遇和个人成就感都明显提高有关。即在高校,个人的学历、职称越高地位越稳定,生活和经济条件越好,从心理上满足了个人的成就感,由此对健康具有一定促进作用。值得注意的一点是,高校教师对亚健康的认知情况较差,知道、听说过和不知道亚健康的各占三分之一。令人担忧的是,有相当一部分教师还没有真正认识到,亚健康将对自己工作和生活带来不良影响。

  此次调查数据显示,有32%的教师很关注自己的身体,有58.9%的教师对自己的身体关注一般,还有9.1%的教师很少关注自己的身体。只有11.7%的教师对自己的身体保护意识较强,有46.1%的教师不到万不得已不去看病。有53.8%的教师是因工作忙,抽不出时间锻炼,有6.7%的教师缺乏锻炼的氛围和没有锻炼伙伴,也有家务缠身、无场地器材、没有人组织。

  来自方方面面的压力

  通过分析发现,影响教师健康因素较为复杂,但主要概括为工作压力、心理压力和家庭压力。许多教师由于工作任务重,不得不开夜车加班加点。

  抽样调查表明,有42.9%的教师在晚上10-12点休息,有21.6%的教师在晚上12点睡觉,过度的工作导致教师睡眠不足。还有54.4%的教师经常在双休日加班。轻轻松松过双休日对许多教师来说只是一种奢望。调查还显示,有30.4%的教师压力来自申请不到科研课题,有34.9%的教师感觉教学任务太重,有24.3%的教师觉得科研任务重,还有36.0%的教师因职称晋升要发表论文带来压力。

  此外,性别、年龄、职称的不同,所承受的工作压力也不同。一些男教师最大的压力是申请不到科研课题,女教师最大的压力是发表论文。30岁以下和60岁以上的教师觉得最大的压力是申请不到科研课题,30岁-40岁间的教师最大压力是要发表论文,40岁-60岁间教师最大压力是教学任务太重。正高职称教师最大压力是科研任务重,副高职称教师最大压力是教学任务重,中级职称教师最大压力是发表论文,初级职称教师为申请不到科研课题感到烦恼。

  另外,由于高校人事分配制度、教学的改革,给部分教师相应带来心理压力,有的教师社会心理因素较差,缺乏朋友交谈,遇到不愉快的事情长期不开心;有的教师因住房条件不好,对生活状况不满意等原因所形成的心理因素压力,这些也不同程度地影响了教师的健康水平。

  还有来自家庭的压力。如配偶对教师的期望值较高,致使其背上沉重的心理负担。半数以上的教师在忙完一天的教学科研任务后,要承担大量的家务劳动。一些青年教师力不从心的是照料孩子学习等原因。

  敞开倾诉吧!别再犹豫

  调查得出的最有效途经是通过建立社会支持网来解决这一问题。社会支持网是个人藉以获得各种资源支持,如金钱、情感、友谊等的社会网络。家庭支持、急难情况下的支持及帮助系统和烦恼时的倾诉方式与求助方法构建的社会支持网有益于减缓生活压力,得到身心健康和个人幸福。研究证实,配偶提供社会支持最广泛,是最主要的社会支持来源。教师们更倾向于从朋友和同事那里获得精神支持,更为注重私人关系,遇到危机时会首先考虑自己的人际关系资源。

  通过调查发现,倾诉是缓解心理压力、排除烦恼的重要方式。大部分教师能够积极采用倾诉来消除烦恼,但仍有部分教师对倾诉持保留态度。久而久之,压力和烦恼会使人郁闷,会导致神经衰弱、神经官能症、头痛、高血压等疾病的发生与复发。

  同时,学校应当将关心教师的健康状况提到议事日程,致力于改善他们的工作和生活条件,营造宽松和谐的工作氛围。加强高校医院硬件设施和校区运动场所建设。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延伸阅读
· 杜绝讽刺、体罚学生 北京老师必修心理健康
· 培养高质量的职教师资
· 湖南省岳阳县教师编制“零增长”
· 湖南13位导师被停招研究生
· 用拐棍点出25年教学路
· 福建省实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程纪实
· 农大严查监考教师 6名老师被通报批评
· 西工大五子登科扶持青年骨干教师
· 湖南明确教师队伍建设目标 多管齐下抓队伍建设
· 科大首席教授待遇创国内新高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部委动态
·加强中小学校党建设工作
·做好普通中小学装备工作
·治理有偿补课和收受礼金
·高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
·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