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二十八/二十九届学术年会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师范教育 > 教师新闻
被学生逼出来的特级教师
2002-09-11    记者:王 军

字体大小:

  朱兆林,女,38岁,天津市人,1985年到天津市新华中学任教至今。入校前10年,她默默无闻地教着自己的学生,经历着与学生之间你来我往的磨擦与碰撞,体味着老师共有的欣喜与苦恼……1996年,命运之神突然对她大加青睐,把各种荣誉一古脑地加到了她的头上,让她“一夜成名”:中学语文特级教师、国家级学科带头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全国模范教师……等等荣誉称号纷至沓来。9月9日,在第18个教师节前夕,她又获得了“全国十杰中小学中青年教师”的光荣称号。

“眼看着要做老师,我难过得嚎啕大哭”

  在天津新华中学高二年级组办公室里,听到对面的朱兆林说出这句话时,记者很感意外。

  前几年,全社会对语文教育的公开围攻让没有教过语文的人都感到了语文教育之难,而从事过语文教育的人更深知,要得到朱兆林所获得的那些荣誉中的任何一项都绝非易事,而这么多荣誉会一下子都交给这个曾因做教师而难过得嚎啕大哭的人吗?

  “考大学的时候,我的志向是做一名法官。”朱兆林说,“所以我填报的志愿是天津师范大学政法系。”她被录取了,但是,命运开了她的玩笑,开学的时候,这个系被取消了,她被转到了中文系。“那时候,一个班有37%的人毕业以后去充实教学第一线,但如果你成绩优秀,将来可以自己选择毕业去向。”这个规定让灰心丧气的她又看到了希望,只要自己好好学习,跳出这37%的圈子,就有希望不做老师。毕业的时候,她有足够的理由跳出教育圈子去筹划自己的将来,因为连续四年她的成绩都是系里第一名!

  可是,朱兆林不知道自己的命运并不全由自己的努力决定。她不知道,天津市新华中学校长跟天津师范大学中文系党委书记是好朋友,新华中学又是市重点中学,据现新华中学唐书记介绍,80年代是新华中学的鼎盛时期,所以老校长也有足够的理由把天津师范大学中文系最好的学生要来充实语文组的实力!

  发分配单那天的情景,朱兆林一辈子都不会忘记。那一天天气特别好,在座位上兴奋地期待着的她看到的却是“新华中学” 的分配去向!“眼看着自己要做老师,我难过得嚎啕大哭。不顾当时那么多同学在场,我冲到院子里趴在一棵树上没命地哭……”

  她是一个倔强的女孩,并不想就这样屈从命运跟她开的玩笑。回家以后她把分配单藏了起来,“到单位报到是有期限的,我想只要自己不去新华中学报到,时间过了我不就解放了吗?”她把高中的书一本一本翻了出来,她要重新参加高考。她父亲看不下去了,没跟她商量就直接去了新华中学,“我闺女分到了你们学校,现在是这个状态……”这时候学校才知道朱兆林不愿到新华中学上班。这让天津市头号重点中学的老校长有些难堪,但说要放弃这个学生,学校是打死也不干的,怎么办呢?老校长亲自登门,对这个正在复习高中课程的优秀大学生说:“到学校来听课吧,你不用讲课。”实际上老校长亲自来请这一举动已经让她有些过意不去了,“怎么办呢?学校里也劝,父母也挤对我,去就去吧。”她就这样走进了新华中学的校门。

  在听了一周的课以后,学校让她讲课了。这个时候已经是学校的人了,“学校的命令,不听行嘛!”

  命运就这样不顾她的个人意愿和为实现这个意愿所付出的一切努力,把她硬生生地塞进了普教系统的教师队伍。

跟学生赌气,发现他们是“那么可爱”  

  “我当时扎着两个短短的小辫,”朱兆林笑着回忆她上第一节课时的情景,“我把教案夹藏在身后。那是个初三的班,教室里很吵。我站到教室门口,有些不知所措。这时候我听到有学生议论,‘路子够贼的,又来一个插班生’。”听到这句议论,她心里乱成一锅粥,备的课也忘了大半。她硬着头皮走进去,站到讲台上,把教案夹放在讲桌上。教室里唰地一下,静了下来。“哟,是老师!”又有学生议论。

  “我得有个适应过程啊,”朱老师对记者说,“要是乱还好说,这一静下来,我当时觉得头皮都有些发麻。”她想好的自我介绍和课文导入自然都跑得无影无踪了,她所能做的只有下意识指挥下的板书课题。那节课讲的是《卓越的科学家竺可桢》,可“竺”字还没写完呢,她就听到了前排两个男生让她颜面扫地的议论:“哟,这老师的字真够臭的!”当时21岁,一贯要强的朱兆林的“眼泪一下子就出来了”。她跟个雕像一样面向黑板站着一动不动。等眼泪停了,她转过身来,看到了学生惊讶的神情。“大概他们以为我会发火吧。”朱老师笑着说,“看到他们的那种表情,我觉得这些小孩子挺不错。”但是,这并不能抵消因她的傲气遭遇学生的无礼而带来的伤害。“我当时说了一句话特别好,我赌气地说:‘我是一个语文老师,而且我是一个责任心特别强的老师,我会特别努力特别努力,我一定会做一个你们喜欢的好老师。’”  

  那天下课以后,她心里特别不舒服,又想到自己的命运,更加难过,就到学校外面去遛达了好长时间。等她回到办公室,看到自己桌子的玻璃板底下压着一张字条:“老师,请原谅我们的无礼。大人总不会和孩子治气吧。”“看到这张条,我的仇恨一下子就化解了,觉得他们特别纯洁,特别可爱。”朱老师说。

  如果仅仅因为学生是纯洁的可爱的这个认识,就可以解决一个老师面对学生时所遇到的问题,那当老师就太简单了。在她18年的教学生涯中,最让她苦恼的是“自己不被学生接受”,朱老师说,“一开始的时候也是不行。刚工作嘛,也没有经验,学生思想教育不成功,课上不下去,小孩子捣乱,也闹。初中的课根本就上不下去,我觉得我这些东西他们也欣赏不了,就好像我讲的东西太高深,他们够不着,不切实际。而他们的生活我也介入不了。所以那时候,我有些懈怠,瞅空我就溜号……”

  如今,“她已经是个名人了”,天津一家电视台在为她做的专题节目中这样说。可是从她自己对从教之初的状态描述中,任何人无论如何也不会看出她有在教育方面取得哪怕一丁点成就的可能,更遑论“国家级学科带头人”、“中学特级教师”这样的荣誉。

与学生的“较量”
  
  现在的中学生有主见,但不成熟,有思想但容易偏激,常常给老师难堪,弄得许多老师下不来台。也许是因为要强的性格,在面对学生的“挑衅”时朱兆林从不发火,总是想方设法用事实和道理与学生“展开较量”。并且,她从不打无准备之仗,无把握之仗,在没有足够的理由说服学生的时候,她总说,“你说的很好(她不说很对),请坐。”

  有一次,她在报纸上读到了杨朔在“文革”期间的故事,大受感动,就在第二天的课前5分钟演讲时间讲给学生听。“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对党的忠诚,对毛主席的热爱,现在的学生是很难理解的。”朱老师说,“那次我就给学生讲,文革期间,那么多作家都疯了,死了,那不是他们不好,时代太可怕了!杨朔也是受迫害的一位。他遭受了那么大的打击,受了那么大的委屈,给关到监狱里。可是,他不但没有疯,没有死,反而用饱含深情的笔墨歌颂党,歌颂祖国——我这话音还没落呢,一个男生就举手要求发言。他站起来很神秘地说,‘老师,告诉你,杨朔当时已经就疯了。’”这句话很经典,很精彩,“但是他说的不对。”朱老师说,她不会就这样输给一个学生,在感情上也接受不了。“可我又不能简单地批评他,那样显得老师没水平。”

  对学生不作简单的批评就意味着业余时间体力脑力的大量付出。她酝酿了一个计划,成熟以后就让丈夫帮着一起搜集革命年代的故事,从中挑选最感人的,最能打动学生的,最能震撼他们的材料,“有组织、有计划”地在课前5分钟针对学生的错误认识展开了进攻。今天讲南湖的画舫,明天讲井冈山的红旗,后天讲遵义会议……一直讲到三大战役、抗美援朝,历次关键时刻,老一辈革命家对党的热爱和忠诚,“到最后,学生真的就理解了那种感情,我不就赢了?”但她想不到的是,伴随着她计划的成功,一大批学生自动递交了入党申请书,最后真有两名学生入党了。并且围绕着党的革命出现了一批感情真挚的优秀作文。她体味到了在与学生的较量中胜出之外的另一种“更有意义的成功”。“从那开始我就广泛地去搜集故事,看书看报。谁进我家门,都特别惊讶,一排的大书架。别人家里,一进门,电视沙发,我们家不是。业余时间,我真的是埋头苦读。我现在的感受,当老师真的太伟大了,不是我唱高调,我真是这么想的。今天我一个人掌握了一个知识,明天立刻就有120个人知道这个知识了,我就播种了120颗种子。”

  记者在放学后找到了朱老师的几个学生,有个叫邹阳的同学说,大家之所以喜欢朱老师的课,是因为“在朱老师的课上能学到很多东西,她总是旁征博引,并且经常使用一些成语,或者她自己造的四字语,‘秋风过处,总有落叶飘零’这一类的,用得特别到位,特有感觉。我们都很佩服朱老师,她很渊博。有的老师讲的课我们都能在教参上找到原话,在朱老师的课上你找不到。另外,她从来不在课堂上批评学生,所以经常发生学生和朱老师之间的‘交锋’,这让我们很兴奋,也可以学到很多课本上学不到的东西。”

  在学生中,记者了解到这样一件事。那是在考完试后,朱兆林给学生讲了一段话,意思是让每个学生盯住自己前面的5名,看他们为什么比自己强,为什么比自己考得好,咬住他就不放松,她用整整一节课的时间来阐述这个观点,讲得很精彩。第二天课前5分钟讲话的时候,朱老师的课代表站起来要求发言,“我今天讲的题目是‘嫉妒的十大危害’”,大家一下子就明白了,这是冲着朱老师昨天的话来的,都有些紧张,“第一,嫉妒容易给人的心理带来不良的影响……”课代表一条一条地说下去,最后,朱老师说:“你讲得很好,请坐。”接下来她就开始讲课了,不过大家都在朱老师平静的脸上读出了一丝难堪。第三天,课代表旁边一个特别能说的男同学又要求发言,“我跟他是连续的,昨天他讲‘嫉妒的十大危害’,今天我讲‘淡泊人生,荣辱不惊’”。这个同学又啪啪啪讲了十条……第四天,朱老师走进教室,把教案夹放在讲桌上开口第一句话就是“今天,该我课前讲话了吧”,教室里爆发出一阵笑声。“今天我给大家讲一个乡村女教师的故事。”朱老师讲的是美国总统杜鲁门让一个被漂亮的女老师认为“永远比杜鲁门强”的同学作为第一机要秘书陪在身边以激励自己的故事。这个故事讲完以后,同学们在心理上受到了震动,对竞争的必要性也有了更深的理解。

  学生们只知道对朱老师的语言生动、风趣,对她的激情,对她评点问题的词锋和广博的知识佩服得五体投地,却并不知道朱老师在课堂外面下的真功夫。“做了老师就要让学生佩服你。”朱老师为了这句话,天天熬夜,查阅厚厚的资料。为了讲一篇课外的古文《酷吏列传》,她把丈夫发动起来,两个人查找资料三个多小时,搜集到了生动的材料。有一个老师说,一个人在讲台上,一家子在付出。

  从这些事情当中,我们或许可以找到朱老师并不神秘的成功的奥秘,可以看到她的学生每年有近20篇左右的习作发表,她自己发表的70余篇教育教学论文,其中5篇获国家级、市级一等奖,她的“中学语文教学活动中阅读与导读研究”受到国家教委高度重视的背后她倾注的大量心血。  

“我能不感动吗?”

  在天津《河西报》上记者看到了描写朱老师的一段话:“因为有爱,世界才美丽。因为也是一位母亲,朱兆林不仅包容她的孩子们的每一个缺点,更把一点一滴的爱融进最细微处。学生迟到了,中午不能吃凉饭呀,她会到办公室在微波炉里给热好;学生晚上补课,她经常买些饼干、面包;变天了,她主动把自己的衣服给学生穿上……”

  对此,朱老师说了一句有点落伍的应景话,“是学生教育了我。”朱兆林说,“跟学生的感情交往,来回地磨擦、碰撞中间发生的几件事对我的影响是很大的,没有那几件事,我可能还在混呢。”

  “有一年,市里派我们几个老师去韩国学访,”朱老师回忆道,“当时我心里很矛盾。说实在话,作为一名普通中学老师,能出一趟国,这一辈子可能就这么一次,我非常想去。可是,那一年我教高三,学生的课也很紧。我斗争了好长时间,最后还是去了韩国,我不想放弃这个机会。

  “等到回来上课的时候我心里特别矛盾,我张不开口,学生们总说老师这么好那么好,甭管是出去学习还是国家交给咱的任务,但毕竟我是离开了自己的工作岗位。在进教室之前我还是想好了冠冕堂皇的一番话,可进了教室还没等我说话呢,班长就从后面跑过来了,捧着一大束花,一个同学4块钱,240块钱的花,一大束啊,送给我,上面还有小贺卡,‘祝老师前程似锦’。当时我一句话没说,光在那儿哭。咱们抛开老师,作为一个人来讲,我没法不感动。”

  朱老师做过一个眼眶后肿瘤摘除手术,住院期间,有5个学生给她送来了50多只小纸鹤。“他们听说只要几个人一门心思想一个事,这事就能成。那5个学生放了学聚一起,谁也不许说话,就在那儿叠纸鹤,心里想着,‘祝老师早日康复。’一边想一边叠,叠了50多只小纸鹤。你想想,作为老师我能不感动吗?我感动得真的不得了,我没法不喜欢他们,没法不努力工作。”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延伸阅读
· 钱包 学历 年龄 压力 四大变化刷新教师历史
· 陕西:三年后教师都讲普通话
· 反腐斗士谭荣杰老师之死
· 重庆一教师曝光学生日记被判侵权
· 上海一小学出台新校规女老师上课化淡妆
· 为保护学生不受侵害 湖北教师救人牺牲
· 统一了教师着装 误杀了教育个性
· 全国首例教案官司突现转机
· 从泣血救子到为400万生命奔走
· 成都一女老师穿露脐装讲课 学生要集体转班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部委动态
·加强中小学校党建设工作
·做好普通中小学装备工作
·治理有偿补课和收受礼金
·高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
·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