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二十八/二十九届学术年会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教育人物 > 声音
清华经管学院院长钱颖一:辨明“好学”与“学好”关系
2014-01-23    人民日报

字体大小:

  “好学”与“学好”是什么关系?好学生是不是学得好的学生?能不能通过教育理念的改变,让我们的学生实现从“学好”到“好学”的转变。对此,清华大学经管学院院长钱颖一有着独特的见解。

  记者:为什么要关注“好学”与“学好”这两个概念之间的差别?

  钱颖一:在基础教育阶段,学生们往往被老师塑造成为“学得好”的学生,但进入大学之后,我们发现,仅仅“学得好”的学生已经无法适应高水平大学对人才的需要,我们更想见到那些“好学”的学生。

  “学好”与“好学”是“学”的两种不同境界:“学好”是学习中被动的接受,而“好学”则是学习中主动的探索;“学好”得到的是答案,而“好学”追求的是真理。“好学”远比“学好”更重要。

  记者:如何实现从“学好”到“好学”的转变?

  钱颖一:“学好”有一套方法,做好预习、上好自习、死记硬背、大量做题、掌握知识点等。“好学”也有方法,在我看来有5个要素,我称之为“五好”,分别是“好奇”“好问”“好读”“好思”“好言”。

  记者:能否请您就这五个方面分别具体阐释一下?

  钱颖一:第一,好奇。好奇是科技创新和人类文明进步的原始推动力。10年前,4位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到清华理学院与清华学生座谈。当问到什么是科学发明最重要的要素时,他们没有选择基础扎实、数学好,甚至没有选择勤奋、努力,而是不约而同地说到了好奇心。连爱因斯坦这样的天才都说,“我没有特殊的才能,我只是激情般地好奇。”所以我认为,好学的第一要素是好奇,好学源于好奇。

  第二,好问。好奇往往导致好问,而好问是质疑既有知识、探求未知的起点。但我们面临的情况是,学生不好问,也没有激励他们去问。重视教育是我们中国人与犹太人的一个共同点,但是两种重视教育的方式很不同。中国学生回到家里,家长问“你今天学到了什么新知识”,而犹太学生回到家里,家长问“你今天提出了什么好问题”。 全球犹太人总数两千多万,还没有北京市人口多,而获得诺贝尔科学奖的犹太人有上百。这或许与他们的好问有关。

  第三,好读。阅读的范围很广,我在这里想强调两点。一是在当今碎片化信息高度发达的时候,在微博、微信、网页等信息随时随地都可及的时候,不要忘记读书。碎片化的信息不能代替系统化的书。二是不仅要读与专业相关的读物,还要读超越专业的读物,特别是思想性读物。

  第四,好思。好学的核心是好思。如何思考?不是人云亦云,而是独立思考。只有独立思考,才会有创造性思考,才会有批判性思考。好思应该是大学生的第一要务。

  第五,好言。只有言,别人才能知道你的观点和想法,也只有言,才能引发与他人的争辩,而真理往往是在争辩中产生的。当代优秀的大学生既要能行,也要善言。好学离不开好言。(赵婀娜)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延伸阅读
· 清华钱颖一教授:人才培养要避免短期功利主义
· 杨振宁任西湖大学校董会名誉主席 施一公任校长
· 清华经管学院保险专业纳入“大数据硕士”项目
· 清华最新学术论文获国际市场研究学会银奖提名
· 刘延东会见清华经管学院顾问委员会境外委员
· 中国惠普与清华经管学院探索人才培养新模式
· 清华经济管理学院院长:管理教育不能仅传授知识
· 清华老师与CDC携手名企打造职业规划课程
· 清华团队揭示基因信息如何利用细胞形成组织空间形态
· 清华“石墨烯人工喉”技术帮助语言障碍者重获新“声”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文献资料
·研究生课程建设加大
·教育法律修正案草案
·卓越教师计划改革项目
·《幼儿园园长专业标准》
·严禁任何形式就业率造假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